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852章 提车热潮 (第1/2页)
1980我的文艺时代在文讲所的日子第852章提车热潮9月30日章艺谋的最新作品《最后的大唐》上映,作为章艺谋暌违影坛两年之久,再战古装历史大片领域的诚意之作,《最后的大唐》自立项之日起便受到了无数业内人士和观众的期待。 文华影视为了配合公司上市,更是在电影上映前的宣传花费重金,新闻舆论铺天盖地。 上映首日,《最后的大唐》豪取1800万票房,垄断了全国各地电影院内的大半排片,气势之盛,更胜当年的《英雄》。 一周之后,电影首周票房出炉。 1.15亿人民币! 单周票房破亿,《最后的大唐》完成了中国电影有史以来无人能及的壮举。 这个票房数字出炉后迅速被媒体曝光,国内电影界陷入一片失语。 两年前的《英雄》将中国电影的票房记录推到了3亿,让无数电影人感觉到一种此生无望追赶的无力。 一年前《泰坦尼克号》上映,将这个记录再度抬高,变成了3.64亿人民币。大家反而觉得这个数字看起来没那么可怕了,因为有《英雄》的珠玉在前,大家始终相信中国电影人将会再度创造神话。 可大家万万没想到,神话来的如此之快。 《最后的大唐》单周1.05亿票房,打破《英雄》3亿票房看起来应该不费吹灰之力,打破《泰坦尼克号》的3.64亿票房也并非不可能。 两年之内,两破3亿票房。 这些电影人和影视公司不知道该喊章艺谋牛逼,还是喊文华影视牛逼。 总之,都牛逼,牛逼到他们只有仰望的份。 而在《最后的大唐》首周票房出炉之后,因为国庆节休市一周的沪交所再度开盘。 10月8日,沪交所开盘半个小时左右,文华影视股票直接涨停。 此后三天,受《最后的大唐》票房利好刺激,文华影视的股价连涨了三个涨停板,每股股价高达35.4元,相比当初的发行定价涨幅已经超过了200%。 与此同时,文华影视的市值也逼近百亿市值。 于东在上市当天所说的“两年之内达到百亿市值”的话仅仅在一个多星期之后就被市场疯狂打脸,可这份打脸,他甘之如饴。 文化影视顺利完成上市,股价大涨、市值飙升,对于国文集团来说是个好消息。 除了集团层面的好处,收获最多的当然就是认购了文华股票的众多职工们。 短短不到一个月时间里,职工们原本花不到六块钱认购的股票一下子就涨到了35.4元,翻了接近6倍。 这些职工们认购的股票少则400股,多则几千上万股,如文华的高管和骨干们,每人都是数万股。 文华影视上市十天之间,文华影视上市创造了11个百万富翁,整个集团通过股票获利几万、几十万的人更是多达215人。 就算是认购股票最少的普通职工,在文华影视股价的疯狂上涨中,也获利了超过10000元,这笔横财对于普通工薪阶层来说可能是大半年的工资。 这是一场财富盛宴! 那些在认购之初出于各种各样的心理选择放弃的职工们,看着那些为此庆祝的职工,内心百感交集,同时又充满了一股羡慕嫉妒的情绪。 在国文集团内部,还有比他们情绪更复杂的人。 那就是那些贪图小便宜,将到手的股票低价卖给冯晓刚的职工。 股票多卖了一折,赚了几百块钱,到最后却亏了成千上万。 亏麻了! 国庆节后的一个星期时间里,国文集团内部的气氛可谓是冰火两重天,职工们每天讨论的话题基本大半都是围绕文华影视股价的。 在众多后悔不迭的职工当中,于华的感受尤其特别。 一开始的股票他认购了,他甚至非常有先见之明的利用谟言的份额又买了5000股的股票。 如今文华影视的股价翻了好几倍,他也跟着赚了多十多万元。 按理说,他应该高兴才对,毕竟小金库资金前所未有的充裕了起来。 可他就是高兴不起来。 如果当初,他没有因为一己私心选择用私房钱来买谟言那5000股股票,而是据实的跟老婆程虹商量拿钱,买下谟言剩下的那41000股股票,那么现在成为百万富翁的就是他了。 痛苦、懊悔、自责……这些情绪充斥着内心于华,尤其是每天晚上,当他回到家中,老婆程虹又告诉他文华影视的股票涨了多少,为了那2000股股票赚的几万把块钱而沾沾自喜的时候,这种情绪更加强烈。 以至于于华在纳粮的时候分外的卖力,让程虹一度怀疑他是不是干了什么亏心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