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434 婚礼 (第1/2页)
“这是相机?这是,这是…” 年轻人几乎伸手夺过,却被杨小涛避开,生怕被这家伙抢了。 “嗯,不好意思,失态了失态了。” 年轻人见此,立马恢复神情,然后看着杨小涛,郑重介绍自己。 “你好,我是这家照相馆的摄影师,郭云新。你可以叫我小郭。” 说着伸手,杨小涛也伸手握住。 “你好,杨小涛。” 两人见了,可能是因为照相机的原因,郭云新对杨小涛很是友好,说话中都是亲近。 杨小涛想来应该是“同类”的缘故。 两人说了会,杨小涛就提出需求,要洗照片。 郭云新自然痛快答应,用他的话来说,要不是上面扶持,这家照相馆早就开不下去了,他还想着找家报社工作呢。 杨小涛算是他今年的第一个单子。 随后问了照片的大小,这里最大的是八寸,价格不便宜。 平常人家洗的,也就是五寸六寸的,杨小涛想了下,学校合影用八寸的,其他都用六寸的,然后又选了几张五寸的,用来随身携带。 郭云新了解,杨小涛又询问价格。 原以为会花不少钱,却不想郭云新豪迈的给了半价优惠,杨小涛还觉得不好意思,却不想郭云新直接道出缘由,这洗照片的成本原比想象的低。 有些原料、溶剂可以重复使用,外人不知道,自己一行的,就用不着玩这套了。 杨小涛在照相馆里看了看,郭云新拿着杨小涛的相机,再次确定后,这才取出胶卷去了暗房。 杨小涛原本还想着回家等着,哪知郭云新说了根本不用麻烦,一上午就能搞定,于是杨小涛就在照相馆里找个地方,看起书来。 还别说,这地方安静着,倒是个看书的好地方。 还没到中午,郭云新就从里面出来,手上拿着白纸带子,交给杨小涛。 杨小涛打开看了看,黑白色的照片,通过色差来记录下时间。 照片硬度不错,起码不用担心磨损破碎。 “底片我给你放里面了,需要的话还可以冲洗。” 郭云新说着,心里也是羡慕,他看出来,这些照片照的水平一般,而且能拍成这样,也全靠这款相机。 心里头也是羡慕的紧。 杨小涛又问了,这里胶卷怎么出售,郭云新这次有些为难。 毕竟,胶卷他这里也不多。 最后杨小涛买了两个胶卷,加上洗照片的钱,一共花了三十二。 这其中胶卷占了一大半,这也让杨小涛明白,为什么摄影在这年代里发展不起来了。 一个胶卷都赶上普通工人的工资了,不是一般人谁玩得起? 下午,杨小涛回到家里,就听到冉秋叶的笑声,随即放下东西询问怎么回事。 冉秋叶走上前,帮忙将外套摘下来,随后将一封信交给他。 杨小涛打开看了眼,邮递人是陈航,再看看地方,正是上海,这才意识到是什么。 “陈大爷他们的?” “嗯。我看了,你也看看吧!” 杨小涛快速打开信封,取出两张信纸,上面布满了蓝墨水,看字迹应该是有人代写的。 杨小涛展开信纸,慢慢读起来。 信里面陈大爷先是说了上海那边的情况,家里人都好,就是说话的人不多,再就是陈大妈看孩子啥的。 唠叨一番后,又问起杨小涛的情况,四合院里怎么样了。 最后,询问报纸上哪压水井旁边的人是不是他?让他有时间去上海看看,那里发展的比起四九城都不差。 杨小涛看完后,心里有种说不出的感动,千里之外的人给他来信,哪怕只是说些家长里短,却也代表着感情的延续。 另一边,冉秋叶正在看着照片,一张张的摆在桌子上,黑白照片,看的冉秋叶惊喜不断。 “媳妇,怎么给陈大爷回信?” 杨小涛走到冉秋叶身后,抱着她,享受着温存。 “这张怎样?” 冉秋叶拿起一张照片,上面是冉秋叶坐在凳子上,杨小涛站在一旁,两人露出幸福的笑容。 “好,这张挺好。” 杨小涛站起来。 陈大爷走的时候,冉秋叶还没怀孕,这要是让他们知道了,肯定会很开心吧。 有了决定,杨小涛当即走到书桌前,找出两张信纸,开始写起来。 陈大爷,大妈: 一切安好! 信已收到… 杨小涛先是问候二老及家人安好,然后也是说了近况,至于暖气炉跟压水井的事也没有隐瞒,更是分享了喜悦,自己要当父亲了… 随后又写了冉秋叶的问候… 如此,两张纸后才写完。 最后… 敬祝 身体安康,一切顺遂。 写上名字,时间。 一封书信便已经完成。 从家里找出信封,又去集邮箱子里找了一张邮票,按照对方的地址写上,冉秋叶检查一番,将照片塞进去这才算是完成。 杨小涛也没耽搁,骑着车子就往邮局跑去。 等再回来的时候,已经是傍晚,杨小涛回到家里,冉秋叶已经准备好饭菜。 俩人吃完饭,就在院子里看会书,一起度过闲暇时光。 随后几天,杨小涛按部就班的上下班,有时间就带着冉秋叶回娘家,再就是去趟图书馆,换两本书,偶尔也去周围转转,看看能不能找到一些书籍,丰富一下家里的书架。 就这样一直到了正月十五。 这天也是周奎结婚的日子。 经过两家人商量,婚礼还是在周家举行,只不过结束后,周奎两人就会搬到四合院里。 不过冉秋叶因为怀孕没有参加婚礼,虽然周母让她去,还说这是新时代了,不兴老封建迷信那一套了,可两人仍旧坚持,周母也没办法。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