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十四章 临危受命(一) (第2/3页)
行长感慨道:“牛不喝水强按头啊!” 两人在休息室转了一圈,回到沙发上坐下。 车宏轩问:“谢香香工作干得怎么样?” “没有什么不好的反应,那就应该是不错的。” 接待员已经倒好茶,两人开始喝茶。 落地窗前摆满大大的花盆,高的橘子树有两米多高,结出黄橙橙的橘子,低矮的茉莉花、月季花争芳斗艳。 车宏轩看着这些花:“没什么可的,有点功夫。” 何行长自豪地带有满满的吹嘘口吻问:“闻没闻到香味?” “没注意。” “你鼻子不好使!”何行长指指点点,告诉车宏轩哪棵是什么,开什么样花,有什么香味。 车宏轩奉承几句,乐得何行长非常开心。 聊一会,何行长问:“确定要离开了?” 车宏轩喝口茶点点头:“是,我想动动。” 何行长:“人挪活树挪死,应该动动。我给你介绍个人,是省里一个重要部门的处长,跟我是同学,关系靠得住。他体弱多病,准备提前退休,正在物色一位接班人。我跟他介绍了你的情况,他很感兴趣。” 车宏轩高胸:“好啊,谢谢你!” 何行长一边站起身去办公桌那儿翻腾名片一边:“我把他的电话和地址给你,这两你去见他。” 车宏轩点点头:“好的,我尽快过去。” 两人聊了一会,何行长有接待任务,车宏轩只好依依不舍地离开。 事不宜迟,车宏轩第二立即去那个部门。他有八九名同学都分配在这个大机关,有的已经提到副处。他找到一位关系还可以的同学,问了问情况。 那位同学:“你可千万别来,一到晚一杯茶一张报纸,好人都呆废了。至于工资,那点钱会计已经数了好几遍了,拿来的时候就不用再数了,把信封打开对着衣兜直接倒进去就可以了。一年十二个月每个月都这么多,一分不差。跟你老车,我们这里没有任何挑战性工作,不适合想干一番事业的人来这里工作,虚度年华。” 这话到车宏轩心里去了,他对去机关甚至事业单位从来不感兴趣,他还是愿意在热火朝的企业工作,他认为这里有干头。 车宏轩问:“房子问题怎么样?” “比企业好点,大也能给个窝。我建议你还是到中流去击水,做个时代的弄潮儿,让生命变得更有意义。” 车宏轩认同地:“你讲的很有道理。” 因为这次谈话,车宏轩没有贸然去见那位处长。 晚上,车宏轩回家跟谢蕊芬讲了这件事,谢蕊芬倒是非常同意他到机关去,那里既有远大的政治前途又旱涝保收,不要浪费这个机会。 车宏轩还是有些犹豫,迟迟没行动。 一九八五年三月九号早上,星期六,车宏轩刚和大家做完广播体cao,正准备走进办公大楼,公司秘书科迎面走过来一个人站在他对面,让他立即到公司主管生产的副经理梁坤办公室去。 车宏轩虽然跟梁经理不是特别熟,但也有过多次接触。他以为不过是为了钱的事找到自己,回办公室洗洗手,安排一下科里的工作便上楼去了。 梁经理办公室门开着。 车宏轩对着门轻轻敲两下。 “进来进来。”梁经理抬起头看着他。 他觉得情况不对,因为公司政工口的副职吴伟汉也在这里,并且两个人都表情严肃。 车宏轩早就听过他们,知道他们都是解放战争时期随部队来东北的,东北解放后他们没有随部队南下,而是被分配到j工企业做领导。两人一直在公司工作,五十多岁了仍然像年轻人一样朝气蓬勃,每早来晚走,从不摆老资格。 梁经理是南京人,个子不高,稍胖,方脸盘,五官端正,浓眉大眼。 在车宏轩印象里,梁经理好像从来没有不忙的时候,即便走路也是歪着脑袋想事。 梁经理因为老资格,又不太与人交往,给大家的印象是很难接近。 吴领导是山东人,一米八十多的大个,面色发红,嗓音洪亮,大眼皮子眼睛是他的显着特点。他喜欢运动,什么羽毛球、排球都爱好,平时脸上总是挂着笑容,话风趣。尽管是老资格,可大家都很愿意和他接触。 “坐。”梁经理用眼睛看看他办公桌前的一个折叠椅。 车宏轩便挨吴领导坐下。 吴领导在看一张表格,并没有在乎车宏轩进来。 梁经理面带微笑地:“公司急需扩大铝门窗公司的生产规模,要将几个民品厂成建制地划过来,还要引进最先进的德国铝型材挤压线和日本阳极氧化线,生产国内急需的铝型材,替代进口。公司还规划在特区建设一条铝型材生产线,在全国有条件的大城市建立铝门窗厂,或是联合厂和技术咨询厂。” 车宏轩皱起眉头寻思,他感觉奇怪,引进设备这么大事,自己是主管技术改造资金的怎么一点也不知道。 梁经理大概是看出了车宏轩的心思,点上一支烟抽了一口:“公司进口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