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0:代工厂(二合一) (第3/3页)
源……
于是这件事就这么说定了――之后季祥林自告奋勇,说他刚好还没回国,可以先去AMD那边问问情况,自从收购了GPU设计公司ATI,AMD最近几年的日子实在不好过,差不多正在走向未来给两边当反垄断挂件的深渊,卖掉晶圆厂算是如今迫不得已的举动,最近确实是在寻求下架来接手他家的晶圆厂。 而陈钦这次没拒绝李老的提议,说到时候晶圆厂需要国内一起参与,跟中芯抢订单可能不太好,但既然都买了那也没有不做的道理;除此之外大概也要在国内开个厂子,企业的资本结构说到底只是一层花衬衣,到底是谁家的人、还是要看他的资产到底配置在哪家,而这方面显然也需要天朝官府出一些力。 这样讨论过后,这次风波的后续行动算是正式定下了基调。 总之……要买个芯片厂子。 然后要买AMD的晶圆厂,买完这个就没有别的计划了。 感觉是不是有点突然? “陈总,咱们买晶圆厂,手边无论是业务还是技术都跟它没什么联系,感觉不是很好整合啊。”这是公司里的人说的。 “老陈,确定要买这个吗?虽然他们开价不高,目前的收购价只有三十亿美元,但他们的财报很糟糕啊,而且还有个中东的石油佬跟我们竞价,我才问了问他们是不是真的要买,他们就当场把报价开到40亿了……”之前还很乐观的季祥林是这么也很快有些疑虑了起来。 然后……甚至就连邻座的女生也看着觉得不靠谱了: “所以那天你说了那么多,最后是要买一个芯片公司吗?” 学校的自习课上,阿不知道为什么,总之今天很闲的样子,凑过来看陈钦在用手机翻的资料,看了一会儿之后这样问道。 “你怎么知道的?” “因为你最近就是天天在看这种资料嘛。” “没错。”陈钦把手机一放,“最近我……还有星系软件那边的人,还是准备往这里投资了,是不是很没意思?” 阿连忙摇头:“没有啊……” “嗨,我知道的,前沿科技虽好,也要考虑柴米油盐嘛,芯片是计算机技术的基础设施,不做不行啊。” 阿道:“我没觉得芯片不好啊,比如你们的手机,它就需要芯片嘛。” “手机的芯片,这个也做不了啊。”陈钦道,“所有复杂的行业都会无限细分出大量分支行业,手机芯片最主要的技术来自设计公司,其次来自通信商,这个晶圆厂嘛,只是个给人家做代工的,然后这代工技术还不是最好的……” 阿好奇:“那也很好啊,也许有了这一步,然后才能继续做更多嘛,你不是经常说要上下游扩张嘛……” “那事别处,这里不会有了。”陈钦却说,“这就是最无聊的生意,只要走了这一步,不管将来业界怎么发展,那我们只能给别人做代工,一旦走错了……” “会怎么样?” “也不会怎么样。”陈钦道,“大概就是跟咸鱼一样不知死活,只能给AMD做代工订单混日子,烧一堆钱,然后只能当个世界第二……” 阿不知道他为什么这么确定,不过陈钦对此很确定,毕竟现在要做投资,他瞅准了这个AMD家晶圆厂,实际上在上个位面还挺有名的。 它就是以后的格罗方德,也就是大名鼎鼎的烂尾之王格芯。 从amd手里剥离出来,被有志于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的石油佬收入囊中。 未来虽然是世界第二的代工厂,从这个角度来看,这个晶圆厂大概确实是个看起来还不错的捡漏目标。 但半导体仍然不是那么简单的事―― 阿好奇:“为什么世界第二是混日子?而且为什么拓展上下游就会变成咸鱼?” 她算是终于问对地方了,陈钦倒是没马上回答:“这个问题可不简单,那首先你知道摩尔定律吗?” 阿当然耳濡目染过:“嗯,反正就是那个电路板的晶体管数每18个月就会不断上升的定律吧?” “对,对半导体领域来说,摩尔定律是解答所有基础问题的答案,不过之前告诉你,是说手机性能会不断增加,这是开发者与用户眼中的摩尔定律。” 阿疑惑:“那还有什么视角呢?” “当然是公司和投资者的视角,你可以想想――如果你是一家芯片公司,你在18个月内没有让芯片的晶体管变多一倍,那到时候会怎么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