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关于原作者和原书的某些意见和创作至今写到现在的一些缘由 (第6/6页)
对爱情的那种渴望吧。 他在外站平台上创作的那本书也保持了一优势。 原书中的前期也延续了这一优势。 可惜,在后面也不知道他是怎么安排的情节,这一优势没咋个发挥好。 人设的前后变化和反差还是过于大了。 而且,在书中还出现了一些争议性的情节。 这些争议性的情节后面他都采取了一些避而不谈的态度。 还有就是,这些书中的女角色,似乎和男主都产生了一段宿命的情感羁绊。 在一卷的共同经历过后,就主动爱上了男主。 包括那些事情的发生,好像都是女主主动的。 采取这种方式创作,这些优势就没咋个发挥了。 男主的塑造也基本上流于表面,是一个没啥子深刻印象的形象了。 当然,当个摄像机也不错。 可后面,这个摄像机要是干出了一些偷拍的事情,还主动将那些情况记录了下来的话, 那这个男主是会不会更加让人讨讨厌吗? 而且这样写,也更像是那种平台上的反派男主了。 尤其是在番外的过程中,这些男女主的表现就更像一些沉湎于情欲的工具了。 人的那些情感属性已经完全被剥离了。 唉,还是没能忍住,又对这原来那本书进行了批评。 虽然,他可能也学会了一种自我防御的机制,将那些批评他作品的言论全部屏蔽掉。 对一些问及他新书的事情也可以装做没看到这些事情。 在提及一些其他的事情,比如啥子魂类游戏,对电竞比赛的讨论,还有对某个圣遗物的祈愿, 这些事情就表现得过于热忱。 最近又说到什么深渊,什么卡池,什么阵容搭配的,这些方面倒是和书友谈论的有头有尾。 我大概是明白他最近在游玩某些抽卡手游和某款MOBA游戏,当然或许这也是一种他在沉淀中汲取灵感的方式罢了。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嘛。 从这些当中开始沉淀,深入开展自学行动,在平常的工作之外,善于吸取人民群众的心声,从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事物中汲取写作灵感与材料,也算是符合那些主旋律的创作思路吧。 江山壮丽,人民豪迈,文运昌盛。 现在也没有那些顽固的保守派,说什么玩这些所谓的电子垃圾就是在荼害青年人的身心健康吧? 甚至,他哪天灵感来了,去写游戏文,再结合之前他的创作优势,说不定有可能出一本爆火的作品嘛。 刚好,平台也在搞游戏征文活动,他也可以去参加嘛。 我也能理解他这样做的行为,人总要放松休息下吗。 问就是在沉淀吧,沉淀也是为了更好的爆发吧。 再说新书的事情,还可以开启自我防御机制,将这些东西从自己的识海中屏蔽掉。 可是继续分析的话,这样做的行为实质上是一种掩耳盗铃的行为。 当然,我说的是字面意思,不是他拿来用在那方面的新意。 大家都了解的十分清楚。 长此以往的话,自己也会将自己欺骗了。 他对原来那本书的态度,到我写这些感想的时候,结合他创作番外的时间周期来看,也不会再花多少精力去维护了。 何况原来的书同名漫画好像也没将故事画完,以烂尾的方式结束。 我不希望我创作的这本书的命运和他们也一样。 也许,后面,在这篇小作文创作之后,他会再创作出什么新的番外出来,或许会拿他的新书取得的成绩在我这里面打脸,说我这番行为是白费力气,什么都没有改变。 但我还是尊重我自己的选择,将这本书安安心心的写完吧,想写到我想要的结局为止。 说到底,还是意难平三个字。 后面的内容,我会简要的说一下创作这本书的理由和一些基本的构思。 可能会牵扯到部分的情节剧透,这些内容我打算放到第三卷的开头。 想详细了解的书友可以移步去看。 最后,在我还是想说的是, 尽管有这么多的篇幅都提及到原作者的事情。 但我也从来不指望他因此改变些什么。 他大可以开启自我防御机制,对这篇文章也选择性地无视掉。 人总是要为自己的选择负责的,并由此承担相应的后果。 这句话对人人都适用。 我选择将这本书继续写下去,我为我自己的选择负责,我也要由此付出相应的时间成本。 但目前,我可以说我认为是不后悔的。 还有,由于一些原因,也是尽量在这篇文章不涉及到剧透的成分,我没有特意点名具体的人和物,而是说的比较隐晦。 可能有些地方说的比较含混,但只要稍微看了原作者那几本书的人,都应该明白我要说的是什么内容。 这个原作者具体写过那几本书,也只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话有时候不能说得太具体了, 最后,再说下我的一些碎碎念吧。 记得小时候看到过作家席慕容的散文《贝壳》,里面用托物言志的手法诉说了贝壳一生的命运。 这篇文章不长,随便在网上都可以搜到。 最后的结尾一句话,我至今印象很深,“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 或许我创作的这本书是一些纯粹的自嗨之作,它或许也不像这篇《贝壳》中说的“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 但至少,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做得更加“精致”一点。 丈人试静听,贱子请具陈。 以上。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