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60章曹刘荡寇 (第1/3页)
刘备念法正、孟达二人,从数千里之外的长江远道而来,带来大量的粮草及四千军士,特意破例,在大帐中为二人设酒宴。 大帐内,众将文武列坐,刘备居中,诸葛亮在左,法正在右。 侍从端着鱼rou酒水入帐,刘备笑道:“今大战在即,若有招待不周,望二位先生体谅。” “使君,已是周到!”法正向刘备拱手致谢,道:“我等不敢多求!” 诸葛亮恰逢其时,补充道:“昔大战起时,军中不得行饮酒水之令。今受二君之幸,亮与众僚方能于战前享受筵席。” 有了诸葛亮的捧哏,法正、孟达顿改之前之色,露出受宠若惊之色。 诸葛亮之于刘备的作用,不仅是为刘备出谋划策,筹备辎重,还有适当话,向外界表明刘备的用意。毕竟有些话,不适合刘备亲自。 宴会上,众人其乐融融,对于法正、孟达二人前来,颇是欢迎。觥筹交错,谈论蜀地风土人情。 然筵席间,却也有不悦之人。非是他人,正是荡寇将军关羽。 “关将军!” 见关羽脸色隐有不悦,坐在身侧的赵云,用胳膊顶了顶,低声道:“莫非有事?” 关羽见是赵云,开口道:“今曹军在北,张辽深入灊山追杀雷、陈等江淮义士,羽忧心军事,不敢饮也!” 关羽话的声音不,帐中在席的众人都听见其言语。 然在场众饶反应各有不同! 孟达瞟了眼关羽一眼,心中略有不满,但未表现出来。 法正面露愧色,欲向刘备致歉。 陆议扫了眼关羽,低头独自饮酒,嘴角似笑非笑,甚是怪异。 赵云在心中叹了口气,不知什么好。 诸葛亮微愣了下,摇动已是停下的羽扇,笑道:“关君侯勿忧,主公心中已有人选,仅是翼德将军未到。” “是啊!” 刘备反应过来,道:“孤欲命翼德出征,然翼德正在巡营,尚未颁布军令而已。” 诸葛亮轻抚羽扇,含笑道:“张文远有胆有谋,素有万夫不当之勇。其随曹cao西讨燕山,东平海滨,北威塞外。于白狼山时,力荐曹cao击乌桓,持麾率军破斩蹋顿,有嫖姚之风。” 刘备见诸葛亮向自己挤眉弄眼,似乎也知道了诸葛亮的意思,一唱一和,道:“孤纵横下之时,唯独惧怕吕布之勇,然吕布之下,当以张辽为先。” “思张辽之勇,孤今帐下能敌者,莫过子龙、翼德。子龙为孤执掌中军,故唯派翼德出征,或能胜敌!” 在二饶唱和下,关羽枣红的脸愈发的红,对诸葛亮吹捧张辽的话,却是嗤之以鼻。 诸葛亮似乎没看见关羽脸色,道:“翼德将军有召虎之武,勇力绝伦,高峻险山之中,大军不得行,唯有勇者敢战,奋力而校能与张辽敌者,盖翼德将军尔!” 关羽气闷地放下酒樽,有意问道:“翼德虽勇,然我之勇武,弱否?” 历史上马超归降刘备,关羽欲与马超论高低。诸葛亮不得已写信给关羽,表示马超的能力仅能与张飞并驾齐驱,不及关羽之能。 今时诸葛亮、刘备赞美张辽尚可,然在关羽面前独自赞美张飞之勇,而故意忽略他的能力。 你让关羽怎么能忍? “呵呵!” 刘备已是彻底明白诸葛亮的意思,笑道:“云长,何有此问?” 刘备捋着胡须,道:“云长雄烈过人,破阵斩颜良,单骑斩乐进。今下之中,云长武艺绝伦,逸群于世,无人不认?翼德虽勇,但怎能比肩云长!” 关羽的脸色放缓下来,道:“张辽之勇,用兵之习性,多与羽类似,羽深知其能。翼德虽勇,然却不熟悉张辽之习性。今兄长何不如遣我出战张辽?” “咳!” 诸葛亮见关羽上钩,笑道:“关君侯兼有武略,统万人之军。今让君侯率精锐入山,攀缘而战,将寡少之兵,岂不大材用了。” 着,诸葛亮又担忧道:“翼德将军虽有召虎之勇,但或如关君侯所言不识张辽之习性。今时想来,唯有关君侯能稳胜张文远” 见到刘、葛二人认可,关羽道:“曹cao无舟舸大船,奈何不了我濡须口。舟舸水卒,可让兴霸统之;步卒骑士,翼德可任。然灊山之战,张辽骁勇,三将危急,百姓流离,若不能速救,定被曹cao所得逞。” 话间,关羽起身抚剑而出,拱手道:“主公欲庇护百姓之安危,可让羽率帐下精锐赶赴灊山,以让曹cao难以得逞。” 刘备故作思量,道:“既然如此,云长可督子明出战,不求力破张辽,但求护住灊山百姓。” “末将领命!”关羽拱手应命,道:“今势破文远而归。” 见关羽虎步出帐,刘备对法正、孟达二人,笑道:“云长心念战事,不影响你我宴饮。” “谢使君恩礼!”二人拱手道。 法正捋着胡须,笑道:“关君侯虎威下,世人皆知。正心中敬仰已久,今日得见,果然武烈不凡。” 刘备亲自为法正斟酒,笑道:“云长常以公事为先,性情豪爽,酷爱《春秋》。今后孝直、子敬若与云长共事,当能知云长之妙,宜为挚友。” 着,刘备笑指鲁肃,道:“孟子敬或许不知,但鲁子敬应知。” 鲁肃放下酒樽,应和道:“主公所言不差,关君侯性情豪迈,常能与士卒同甘共苦,深受军士之爱戴。” 人不短,换种方式赞誉他人,总是好的。关羽为何不爽法正、孟达,其原因亦是简单。法正、孟达二人身份仅是校尉,却让刘备设宴礼遇,让众人作陪,这让关羽怎能舒坦。 当然这也与刘备有关,出于信息保密的考虑,能知道法正、孟达、张松三人真实身份的人,唯有诸葛亮、鲁肃二人知道。 即便是霍峻,刘备也不曾告诉过。君主与不同臣子之间,都有互相的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