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四二章 倭国必须要灭了!不灭不行!!!郑和开航母! (第2/4页)
你们的目光,往那里引了吧?” 韩成望着朱元璋出声询问。 朱元璋点了点头。 “你有这个心思是对的!这等事情,我一个前人在听了之后尚且受不了。 你一个距离那个时代很近,可以接触到一些从那个年代走过,还存在之人的人,若是能受得了,那咱才真的看不起伱! 你幸好是起了这样的心思,准备将咱往那里的引导。 若是让咱知道了,在后来倭国造了那样多的孽,你却无动于衷,不知道将咱的目光往那里吸引,咱才真的会生气,会动手抽你! 先抽个半死再说别的!” 说罢之后,朱元璋伸手扶起朱棣,望着朱棣道:“老四,你有这样的想法是好的! 咱很高兴!很欣慰! 咱的儿子不是孬种!有男子气概!! 既然这样,征讨倭寇的事,咱就交给你了! 出征倭寇时,就以你为主将!” 朱棣闻言不由大喜,立刻对着朱元璋恭敬领命道:“孩儿领命!不破倭寇,誓不回还!!” 朱元璋伸手在朱棣的肩膀上,用力的拍拍,对于老四是越发的满意起来。 “不过打倭寇可以立刻着手准备,却不能立刻就出发。 距离太远,和我们以往打的仗都不一样,此番乃是出海作战,距离我大明太远太远了!” 朱元璋深吸一口气,压下心头的一些冲动,望着朱棣说道。 虽然朱元璋在知道倭国在之后都做出了什么事情之后,恨不得立刻就派遣兵马将之荡平。 但基于现实情况,他还是需要将这个冲动给深深的压下来。 这是打仗,不能意气用事! 需要制定详细的计划才行,不能脑子一热就去打,不然吃亏的只能是自己。 朱元璋这种打了大半辈子的人,对于这些了解的非常的清楚。 朱棣闻言,深吸一口气道:“孩儿明白!” 燕王妃的病,加上倭国那里的众多金银,以及韩成刚才所讲述的,倭国之人在中华大地上造的孽,让朱棣片刻都不想多等,只想立刻就将之给平了! 但他也不是一个没有见过世面的小年轻。 知道想要打赢一场仗,需要诸多的准备,诸多的物资,不可能说打就打。 尤其是远涉重洋,跨海攻打倭国,更是需要无比的慎重。 不然真的输掉了,那才真的是令人难受! 所以他才能忍住心中的诸多感受,应下此事。 “说起来,这倭国不仅仅是与后世的华夏有血海深愁,和我大明之间也一样是不愉快。 咱之前灭掉北元之后,曾派遣使者前去周围各小国,去告知他们,他们的宗主国已经换人了,今后他们臣服和效忠的对象,是咱大明。 周围的那些如高丽等小国,都纷纷表示臣服,并送上贡品。 结果这倭国,却胆大包天,不仅仅不臣服,还将咱送去的使者给杀了!!” 朱元璋说起这件事,身上气势可怕,心中愤懑异常。 “这口气你忍了?” 韩成望着朱元璋询问。 这有些不太符合老朱的风格啊! 但仔细想想的话,确实不曾记得朱元璋对倭国用过兵。 再仔细想想,韩成想起了更多关于朱元璋对待倭国的事,心里有些古怪起来…… “咱忍个屁!!!” 朱元璋猛的一拍朱棣大腿道:“咱当时就下令,让人立刻造大船,准备前去攻打倭国,令其跪地俯首!” 韩成道:“这……我记得这件事应该是洪武二年发生的吧?现在已经是洪武十五年了,过去了足足十三年。 这十三年的时间,您还没有准备好?” 听了韩成的话,朱元璋马上粗声粗气的道:“咱当时一声令下,龙江宝船厂开始全力建造大船,准备出海征伐倭国。 但当时大明刚立国,北元残余势力极大,大明国内不稳,需要多方作战。 当时诚意伯就劝咱,让咱不必这样着急动手,一切都要以大明为重。 倭国做的事情确实过分,但那里距离大明毕竟远,威胁不大。 当时应该全力以赴对付北元余孽,并迅速的恢复大明民生…… 他还告诉我,说当年忽必烈曾经两次准备攻打倭国,汇集了大量的船只,将士,动用了海量物资。 结果两次都是还没有来到倭国,就遭遇了大风暴,无数人折损在了大海之中,葬身鱼腹。 可谓是非常的惨。 若是在陆路作战,咱倒是不怕,可这种连敌人的面都见不到,就损失了大量的兵马人手的仗,咱是真的不想打。 况且,那倭国不过是小国而已,过于穷困,打下来也没有什么太多的收获,只是赔本的买卖,得不偿失。 多方考量之后,咱最终也逐渐熄灭了这样的心思…… 刘伯温的那张嘴你又不是不知道,很能说,死的蛤蟆都能说出尿来。 又能掐会算的,他都这样说了,那咱肯定信。” 朱元璋之前把死去的胡惟庸拉出来挡枪,现在又把死在胡惟庸之前的刘伯温,给拉出来背锅。 听朱元璋说起诚意伯刘伯温,韩成就觉得很是遗憾。 若是他穿越早上几年就好了。 这样的话就能看看三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