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四三章 还能是谁?永乐大帝呗! (第4/5页)
呀,按说陛下不是才下达了命令没多久,就被刘伯温给劝住了。 前后没有花费多少时间。 这怎么龙江宝船厂,却连续造了四年才停工? 不仅造好了这样多的船,还有那样多的材料?” 听到韩成问出这话,朱元璋的面色出现了一瞬间的不自然。 多少有些不待见韩成。 这家伙故意的吧? 专门哪壶不开提哪壶! 朱标咳嗽了了一声,望着韩成道:“那个……韩成你是明白的,这一个决策从做出来,再到传达下去,以及开始施行,那往往是需要不少时间的。 出现一些延迟也很正常。” 韩成点了点头,觉得朱标说的很对。 朱元璋朱标见此,都不由暗送一口气。 话说,他们还真的有些怕韩成在这个事情上,揪住不放一直问下去。 结果就在这时,韩成的声音再一次的响了起来。 “这……还是不太对啊! 延迟上几个月那很常见,可这足足延迟了四年,真让人想不明白。 龙江宝船厂,好像就在南京城外没多远的地方吧? 吃顿饭的功夫,就可以快马把消息传递过去,哪里需要耽搁这样长的时间?” 朱元璋一听韩成这话,直接就就将脸扭到了一边。 他有些想要揍人了! 朱标看看自己父皇的反应,一时间也是有些不知道该说些什么才好。 自己总不能说,自己父皇好面子,虽然接受了刘伯温的建议,却因为面子问题,没有明确说今后不攻打倭国,也没有喊停龙江宝船厂对大海船的建造。 一直等到这个事情过去了三四年之后,这才算是下令,不让继续造船吧?
这是能说出来的? 至少是绝对不能当着父皇的面说出来! “韩成,这事情你不用多问,既然这件事情发生了,那就肯定有原因。 这和你写话本是一个道理。 写话本的时候,需要承前启后,各种的注意合情合理,符合常识。 但事实上,哪里有那样多的合情合理? 话本需要讲道理,但现实却不需要讲道理。” 说罢之后,朱标望着韩成道:“你懂了吧?” “奥~~懂了懂了,我懂了!” 听着韩成这拖长的,恍然大悟的声音,再感受着这家伙落在自己身上的,那多少带着一些意味深长的目光,朱元璋又有些想要打人了! 这家伙,怎么就不懂得什么叫做看破不说破,为尊者讳呢? “父皇!有这二十艘两千料和两艘四千料的大海船,再配上一些寻常的海船,前去攻打倭国绰绰有余了! 孩儿请令,愿立刻带兵兵马,前去攻打倭国! 扬我国威! 令这些番邦之人明白,什么叫做天威不可犯!!” 朱棣的请战声再一次的响起。 韩成精神为之振奋的同时,却也忍不住的再一次插嘴道:“等一下,听这话音,这些船已经造好有些年了? 这么多年下来,这些船还能用吗? 不可大意啊,一切都需要稳妥起见。” 虽然韩成也很希望,朱棣立刻就带着人去倭国送温暖。 但他还是要把该考虑的事情考虑好,不然朱棣真的因此丢了性命,那可就完犊子了。 朱棣摇头道:“这点不用担心,这些船稍微保养一下绝对可以使用,不会有什么隐患。” 韩成一愣,朱棣这样自信的吗? 朱棣朝着龙江宝船厂的位置指了指道:“你也知道,这龙江宝船厂就在京城外面,临着京师,别的不说,就这一条,你就完全不用担心那里面的船还能不能用。” 这话听得韩成更加的迷惑了,这是什么神奇的质量保证法? 朱棣笑着道:“因为在这样近的距离下,海船质量不过关,出了事情的话,父皇真的会将他们的脑袋给砍下来。” 好吧,听到了朱棣的这个狠合理的解释之后,韩成一下子就变得释然了。 同时也真的不再为那些的船还能不能用而担忧。 在朱元璋这个硬核狠人的眼皮子底下,这些船只的质量,确实不用多担忧。刚才是自己多虑了。 朱元璋等到韩成和朱棣都不说话了,这才沉吟一下开了口道:“老四,还是再等等,多造一些船好。 这是跨海去作战,不能不谨慎。 可万万不能学了元朝。 不然损失惨重不说,还会令得那倭寇更为狂妄,看了我们的笑话! 这等事情绝对不能发生! 况且,我大明虽有水师,可一向不怎么出海作战。 就算是加上江阴侯,靖海侯等人所统御的水师也不成的。 这事情需要从长计议,不能急,越是急越容易出乱子。” 朱元璋语重心长的,在这里对朱棣说道。 朱棣也知道自己父皇说的对,但他夫人的病,像是悬在他头上的一把剑一样,让他不敢有任何的松懈。 他真怕给耽搁了。 “父皇,没事的,多磨合磨合也就是了,这些大海船,再加上崇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