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二章 朱元璋崩溃:咱为之骄傲的政策,咋都变成毒瘤了?!(八千字) (第3/5页)
里,父皇都不想让老四回了吧?” 朱标望着朱元璋开口说道。 朱元璋叹了口气,没有说话。 虽然没有说话,但意思却已经表达的很明显了。 朱标见此就走上前去,伸手给朱元璋捏肩。 “父皇,孩儿觉得您的这些考虑并不好,龙江宝船这里已经交给了老四去做,这时候突然再将他给换下来,不管从哪方面看都不好。 老四心里又会怎么想? 他可是铆足了劲,要推动医学院大发展的。 为了徐叔叔,以及弟妹的病担忧不已……” 朱元璋叹口气道:“老四确实有能力,做事情很靠谱,只是……咱只要一想起他今后做的那些事,心里就不舒服。 夺取皇位这些咱不怪他,就怪他不该对允熥他们那样绝情。 若没有这一点,在那等情况下,他夺取了皇位,咱无话可说。 虽还不知道老四上位之后,都具体做了什么,但从永乐大帝这个称呼上,以及从韩成所说的只言片语上可以知道,他上位之后,干的是不错的。 至少要远比朱允炆那蠢货上位来的好。 就朱允炆那蠢货胡乱搞法,要不了多久,咱大明就不再是大明了! 可只要想起老四……” 朱元璋有些说不下去了。 朱标道:“父皇,就算是你不将老四弄到北面去,那依然还要选派遣其余的人,前去镇守。 北平那边的特殊环境和位置,本就注定了在那里进行镇守的人,一定需要强势,有能力,并且还有一定的自主权。 不然,根本就没有办法应对那些北方蛮族。 换上一个人在那里,做的真不一定就有老四好。 也难以保证,他们就不会升起一些别的心思。 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如同徐叔叔那样,能力又强,又如此的忠心耿耿。 父皇不要忘记了,大唐时期的安禄山。” 听到朱标如此说,尤其是提及了安禄山之后,朱元璋有些说不话。 真这样的话,那确实还不如让老四继续在北平那边驻守。 不然,若是让其余人得了皇位,那倒霉的可不仅仅只是标儿的几个孩子,他更多的子孙也都会遭殃。 和自己关系越近,越是嫡系的子孙就越是如此! 对于自己家来说,将是一场浩劫。 朱标见此,就再一次的开口,望着朱元璋道:“父皇其实也不必过于担忧。 韩成说的那些,其实都是后来才发生的事,现在韩成来了,并将很多的事情都说了出来,那接下来很多事情,只怕都会发生改变。 其实老四这个事情不难解决。 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我要活的时间长一些。 只要孩儿不去世,哪里还有这样多的事? 有孩儿在,我看哪个混小子敢不听话造反!” 这话朱标是真的有信心说出来。 听到朱标这样说,朱元璋心中放松了不少。 但很快,就又一次变得心头沉重。 “标儿你说的有道理,你要是没事,那些家伙们没一个敢造反的,咱相信你你能制住他们。 你和弟弟们的关系非常好,又有威望,你们之间的血缘关系又近。 你不会对他们动手,而他们也一样不会造标儿你的反。 可是在标儿你之后呢? 就算是标儿你管教的好,你的儿子不会动这些藩王,而那些藩王因为标儿你的威望在,也不对你儿子动手,但到了你孙子呢? 你的曾孙子呢? 一代代的传承下去,当初血浓于水的感情和关系,早就变得非常淡了。 老话说,出了五服就不亲了,甚至于可以通婚。 用读书人的话来说,叫做君子之泽,五世而斩。 到了那个时候,皇帝为了防止藩王造反,会不进行削藩吗? 那些藩王们,真的会服皇帝吗? 不会的,根本不会! 当初叶伯巨上言说此事,虽然别有用心,想要趁机打击咱,为他们当官的自己争取利益,但有些道理还是说的不错……” 以往,朱元璋从来没有往这更深远的方面考虑过。 觉得他封王的事情很高明。 因为这些举动,可以将那些建国之后,依旧是军阀作风的武将,军权分割走,掌握在皇室手中。 防止大明出现叛乱。 另外一方面则是,大明虽然建立了,但许许多多当官的,还是从元朝走过来的老人手。 元朝后期,统治早就烂了,他们这些在元朝当官的人,一个个都是大捞特捞。 鱼rou百姓,损公肥私,对众多百姓进行敲骨吸髓。 大明建立之后,他们觉得只是换了一个皇帝,还想要把元朝时的那一套,一带到自己大明来。 自己对此虽然进行了多方面的打击,取得了不小的成功,但也还是有的许多人不老实。 怀念鞑子,想要各种的贪赃枉法。 大明这样大,自己就算是天天不眠不休,也不可能将每一处地方都给看在眼中。 有了藩王,就可以帮助自己盯住地方,令他们不能过于肆无忌惮! 一直以来,都觉得自己的这个策略非常的完美。 非常有利于大明的稳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