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八二章 奇葩皇帝?你大明最盛产的就是奇葩皇帝! (第5/5页)
咱又怎么会怪他呢? 咱高兴还来不及! 要是他不对标儿那些孩子,下那等死手就更好了……” “除了这些之外,永乐帝在位期间,做出来的另外一件很有名的事,就是迁都。 将大明的京城,从南京城迁移到了北平。 永乐元年,就有人等奏称,说北平是永乐帝的“龙兴之地”。 所以永乐帝应当效仿陛下,你对安徽凤阳的做法,将那里立为陪都。 对于这个建议,永乐帝是深以为然。 觉得北平,确实是他的龙兴之地。 毕竟纵观历史,能够以藩王身份,起兵成功的就他这一位。 这岂不是冥冥之中有天助? 于是,永乐帝大力擢升北平的地位,改北平府为顺天府。 将其称为“行在”。 如此做的同时,也开始迁移,发动百姓以充实北平。 被强令迁入北平的,有各地流民、一些江南富户,还有山西商人与百姓等…… 永乐四年,永乐帝下诏,以南京皇城为蓝本,兴建北平的皇宫和城垣。 永乐七年的时候,永乐帝以北平为根基,进行北征。 同时,开始在北平附近的昌平,修建长陵。 将自己的陵墓修在北平。 这个举动,证明了永乐帝已经下定决心要在今后迁都。 永乐八年,永乐帝亲征回师后,下令开会通河,打通南北漕运。 这项工程,于永乐十三年完工。 从此之后,从此北平所需物资,可以通过相对经济的办法,进行运输。 永乐十四年,永乐帝召集群臣,开始正式商议迁都北平之事。 说是商量,其实就是他主意已定之后,通知一下手下的臣子。 但有些人看不清楚,还真觉得这是在给他们商议。 于是开始提出反对意见,各种分析如此做的不对。 再然后,这些人被永乐帝一一革职或严惩。 解决了反对的人,无人再敢反对迁都。 永乐十五年,以南京紫禁城为模板的,北平紫禁城正式动工。 到了永乐十八年的时候,北平皇宫和北平城建成。 北平皇宫,以南京皇宫为蓝本,规模要稍微大上一些。 新修的北平城,周长四十五里,呈规则的方形…… 完工之后,永乐帝下诏正式迁都。 并改北平顺天府为京师。 但在南京,仍设六部等机构,以南京为留都。 不过,永乐帝迁都并不太顺利……” “不太顺利?老四都处理了那样多的人,还不顺利? 真有这样多不怕死的,还敢在这个时候阻拦?” 朱元璋闻言,显得有些惊奇的说道。 韩成摇头道:“并非是因为有人反对,而是因为天灾。 说起来也是不幸,永乐十九年初夏,也就是永乐帝迁都之后的几个月之后。 紫禁城的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遭到雷击,尽皆焚毁!” 朱元璋闻言,不由一滞,竟还有这样的事情发生? 那这事情是挺不幸的! 才迁都就发生了这样的事,不用想就知道,朝野定然哗然,对老四是一个天大的打击。 一些意志不坚定的人,就此放弃北平,返回南京也不是不可能! 不过,依照老四的性格,肯定不会这样做。 他能顶住这压力! “这事情发生之后,朝野议论纷纷。 礼部主事萧仪认为,迁都之后,诸事不便,且弃绝了皇脉与孝陵,这是有违天意。 等于直接说是遭天谴了。 永乐帝大怒,立即处死萧仪,并强势压制朝中大臣,绝对不许再迁都回南京! 也是从这个时候开始,这里成为了大明的都城,一直到大明灭亡。 开启了大明的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大明灭亡,清鞑子也以这里为都城。 永乐帝的这一举措影响深远,一直到我所生活的那个年代,这里都是都城……” 朱元璋点点头,就知道会是这样一个结果。 但随后,朱元璋却是忍不住神情一滞。 他想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 他一直都觉得,南京为都城不太好。 在这里建都的王朝,就没有多长命的。 想要迁都。 后来听了韩成的话,得知大明存在两百多年,并且他的标儿,一部分的死因,也是因为自己想要迁都前去长安,令其前去查看情况给累的了。 所以就断绝了迁都的想法,觉得自己大明,打破了南京王朝短命的魔咒。 可现在听韩成一说,这才意识到,原来不是打破了,而是大明迁都了! 如此以来,一个天大的难题,摆在了朱元璋的面前。 他今后要不要迁都呢? 迁都的话,迁到哪里去才好? 莫非也要迁到北平吗?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