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二七章 韩成再次剧透!论叫门天子朱祁镇最大的功绩 (第2/5页)
结果,朱祁镇夺门,斩杀于谦等人,后面又各种乱来,刚刚有所好转的大明,情况又一次急转直。 朱祁镇死的时候,大明境内多处叛乱。 大明两京之地,都是盗贼蜂起,就更加不要说地方上了。 地方上,那真的是叛乱四起。 仅仅只是我所知道的,就有扬州盐商造反,两广地区,壮瑶大规模造反。 荆襄之地,有百万流民造反。 宁夏陕西之地,土官造反。 四川之地,蛮苗造反! 除此之外,各处自然灾害也是不断。 水旱灾害以及地震频发,许多地方都在闹饥荒……” 随着韩成的诉说,朱元璋的呼吸,又一次不自觉的加重了。 韩成没有说这些的时候,他就知道,朱祁镇肯定留下来了一堆的烂摊子。 现在,听了韩成的讲述,他发现真实的情况,竟比他所想像的更加严重! 朱元璋再次升起了,捶爆朱祁镇的心思。 不是他这个做祖宗的脾气不好,实在是这玩意太过于气人! 朱元璋觉得,自己大明两百多年就亡国,朱祁镇这倒霉玩意,至少要消耗掉自己大明三十年国运! 若不是出现这样一个玩意,自己大明说不定,还真的能熬上三百年! 不仅仅是朱元璋,就连朱标这个时候,都停下了手头正在进行的工作,不再记录了。 开始在这里听韩成讲述朱见深的事。 并为朱见深所面临的局面,感到揪心。 “外患上面,也一样非常严重。 西北方面,吐鲁番攻占了哈密卫。 有塞上江南之称的河套地带,被蒙古给攻占。 东北方面,建州女真崛起。” 朱元璋拳头不自觉的握紧。 他又想要锤爆朱祁镇了! “它娘的!!” 朱元璋出声骂道:“这狗屁玩意,把好好的大明江山,都给折腾成啥样子了! 咱咋猛的一看,都要赶上崇祯登基时,所遇到的局面了!” 后面手中拿着鹅毛笔的朱标,闻言点了点头,又摇了摇头。 这局面确实和崇祯登基时有些像。 不过,真比起来的话,还是要比崇祯时期,好上太多。 主要是大明的吏治,还没有坏到那个程度,文官集团没有彻底膨胀,腐朽。 可虽然如此,朱见深遇到的局面,依然非常不好解决。 十分棘手。 以他的眼光去看,把自己带入到朱见深的角色中去,想要把这些烂摊子给解决,安稳的做上皇位,都没有那样容易。 “成化帝继承皇位两三个月,上一任皇帝朱祁镇刚刚被下葬,他就遇到了一个很大的挑战。 指挥使门达,结纳东宫内侍王纶,密谋由翰林侍读学士钱溥,取代李贤辅政。 门达此人在朱祁镇晚年深得宠信,为锦衣卫指挥使。 此人也是夺门之变起家。 李贤此人,也是很不错的,属于当初跟随朱祁镇亲征,少数在土木堡之变中,险死还生的人。 夺门之变后,朱祁镇提拔李贤入内阁,用李贤力抗曹吉祥、石亨等人。 朱祁镇临死之前,对李贤委以托孤重任,令其辅助太子朱见深登基。 朱见深即位之后,李贤升任少保、吏部尚书兼华盖殿大学士…… 当初朱祁镇在位时,李贤为内阁首辅,锦衣卫指挥使门达弄权,而锦衣卫的官校也恣行残暴,造成严重的祸患。 李贤多次请求禁止。 朱祁镇召来门达,予以告诫、劝谕。 而门达恃宠更加骄横,李贤找机会又向朱祁镇陈述门达之罪,门达因此恨之入骨,设计构陷李贤。 事情败露,朱祁镇也未处置门达。 这也是为什么,门达为何会在朱见深登基之后,图谋李贤的原因之所在。” “这事情那锦衣卫指挥使弄成了没有?” 朱元璋询问。 韩成道:“没有,这些人还没有正式发难,就被揭发,宪宗大怒。 于是王纶被斩,钱溥被贬,门达因他罪被狠狠处罚。” “等一下!” 朱元璋喊停:“你的意思是说,这朱见深的庙号是宪宗?” 韩成点头到:“嗯,就是宪宗。” 朱元璋闻言,面上露出笑容。 心中对于韩成可能还在说反话的一些担忧,彻底消失不见。 宪宗,中兴之主也! 这朱见深能有这样一个庙号,那显然是一个很有作为的人。 韩成自然看出来了朱元璋的意思,不由得暗自笑笑。 朱元璋用庙号来判断做皇帝的后世子孙,是不是贤明的办法,放在朱见深的身上管用。 但放在后面的朱佑樘身上,就不太好使了。 比如,明孝宗朱佑樘的弘治中兴。 等说到弘治中兴,朱元璋肯定非常高兴,但真的知道弘治中兴是什么之后,定然会气的哐哐撞墙。 当然,这些韩成这会儿是不会给朱元璋说的。 确认了朱见深的庙号是宪宗之后,心中喜悦的朱元璋,示意韩成继续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