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三零章 倒反天罡!韩成孝死朱元璋。 (第4/5页)
让他们的日子变得不好过。 所以他们才会在记载当中,对此进行大肆抹黑的吗? 想想那些文人们的德性,惯会颠倒黑白,搬弄是非。 见深这孩子先是弄西厂,接着又用传奉官给他们添堵, 分化他们的权利,限制他们的发展。 他们在这事情上,那要是能说些好话才是怪事儿!” 听到朱元璋如此说,韩成一时间倒也无话可说。 毕竟他是按照记载上的事情,给朱元璋说的。 但朱元璋非要理解成这个样子,他也没有办法。 而朱元璋在说了韩成之后,又转头望向朱标道:“标儿,咱再教你一个,那就是你做事情的时候,不要听那些官员们如何如何说。 要透过他们的言行,去看他们的本质。 看他们内心深处都想的啥。 有些时候,你一个政策实行下来,他们骂的凶,行为上面也激烈,想要和你对着来。 那就说明你所动用的一些手段起效了,戳到了他们的肺管子。 反之,若是朝堂上下一片和气,你弄什么他们都夸你做的好,顺着你来。 那只怕一个弄不好,你就被他们给骗了。 所做出来的事情,正中他们的下怀。 容易让他们做大。 这些人,该怎么说呢……虽然算起来,给咱们干活,替咱们来管理天下的。 但是,他们却也是最容易霍乱天下的。 而他们做出来的众多坏事,他们自己也不会承担,下面的众多百姓们都会将这些,给记在咱们的头上。 他们犯错,各种的捞钱,残害百姓,却让咱给他们背黑锅,这事想想就气人!
你不要觉得,咱们皇家和这些官员们天然是一体。 但其实算起来并不是。 这些不过是表面上的。 咱们最应该亲近的人,是底下的众多百姓,而不是这些官员。 这些官员,咱需要用他们,可也需要对他们进行严防死守。 哪个做皇帝的,要是觉得自己和那些官员们是一伙的,那下场肯定很凄惨。 很快江山就会给败光。 这官员,除了极少数,大多数想的都是他们自己。 别的不说,只看看大宋,非要弄一个什么君和士大夫共天下。 最终变成了什么样子? 一直得窝窝囊囊! 大宋从赵老二开始,就一直憋屈。 那些文官成不了大器。 勾心斗角什么的最擅长,其余的就不行了。 咱也听人讲了不少的历史,仔细想来,自秦始皇开始,所有辉煌的时代,都不是文官当权的时代。 始皇一统天下,刘邦建立大汉,包括文景之治,以及汉武帝刘彻打出大汉雄风,再到李世民的贞观之治。 就连咱大明,咱的洪武朝,还有韩成所说的老四的永乐朝,都不是文人当家的时代。 咱倒不是说文人没用。 他们很有用。 但是却不能让他们一家独大,更不能和他们一起共天下。 真正的主意,还得咱们拿。 让他们跟着敲敲边鼓,帮着做事还行,别的真不行。 所以在咱看来,咱们这做皇帝的,就是要牢牢和众多百姓站在一起! 这才是咱们最大的力量之所在! 只要和这些百姓们,牢牢的站在一起,百姓越安稳,咱们大明的江山也就会变得越牢靠。 只靠中间的那些官员,他们翻不起太大的浪花来。 很多官不老实,还想要过蒙元时的逍遥日子,各种的贪赃枉法,实在该死! 对于这人人,咱一茬接着一茬的杀,也没见这天下乱起来! 为什么会这样?就是因为百姓不和他们一心! 当然,用韩成的话来说,这是最根本的一个原则,需要知道咱做皇帝的,屁股应该在哪里。 真的实行起来的时候,那也肯定是要动用一些手段,讲究一些办法,不能一股脑的乱杀。” 朱元璋这些年来治国理政,可不是白给的。 他通过自己的实践,还有学习,早就形成了一套自己的处事办法。 朱标用力点头,并当场用笔给记了下来。 这些都是金玉良言。 值得仔细的去推敲,去感悟学习。 这些话,也就父皇肯对自己说。 韩成听了朱元璋的这话,忍不住的点了点头。 不得不说,这洪武大帝不愧是洪武大帝。 在屁股问题上的认知,真的很到位。 不过想想也对,毕竟朱元璋自己就是因为活不下去,最终才走上了造反之路,并当上了皇帝。 他有这样的认知,倒也并不奇怪。 “韩成你再与咱说说,见深这孩子还有什么不足。” 声音落下,朱元璋又赶紧补充道:“咱先和你说好,不要说反话。” 韩成闻言,嘴角抽了抽,自己刚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