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九章 引狼入室 (第4/4页)
军令如山。杨忠派长孙俭继续包围安陆,自己则带领两千骑兵衔枚夜行快速突进到漴头(安陆市石淙村)埋伏起来。柳仲礼一心想要救援安陆,想不到杨忠会半路截击,这场战斗毫无悬念,西魏军取得大胜,柳仲礼本人也被俘虏。 如杨忠预计那样,马岫、柳子礼献出安陆投降,竟陵等地也纷纷投降。 看到马伯符后,柳仲礼知道了真相,大怒道:“吃里扒外的狗东西!”马伯符恼羞成怒拔刀就要砍去,却被杨忠拦下。 “柳将军,在下一直很倾佩你的能力和品行,”杨忠走上前来,“来呀,给将军松绑。”杨忠对柳仲礼可以说是仁至义尽了,但心高气傲的柳仲礼却不怎么看得起杨忠。 这段时间东魏也没闲着,高洋刚刚接管政权,自然要好好表现了。听说淮南一带乱作一团,高洋当机立断下令出兵,潘乐、高季氏等率领5万人,在淮南纵横驰骋,抄了柳仲礼的老窝义阳,吞下整个淮南之地。 此时,西魏已拿到汉东之地,杨忠超额完成任务,萧詧赞叹不已,不断给荣权说好话,多次给宇文泰表忠心。萧詧想借着西魏军的兵锋再去恐吓下萧绎,打击他的嚣张气焰,便怂恿杨忠进军江陵。 对杨忠来说,这当然是锦上添花的好事。二月,杨忠带着胜利之师南下,扬言进攻江陵,萧绎怕了。赶紧派庾信作为使者,去劝阻杨忠。 庾信道:“岳阳王的这种行为是侄子攻打叔叔,大逆不道。魏国竟然助长这种行为,这天下人怎么看呢?”“那湘东王是何意?”杨忠不动声色。 江陵集团也是能人辈出,萧绎其实也知道杨忠不会真的挥师南下。这是双方的默契,见好就收才是彼此最好的选择。“咱们议和吧,魏梁交好,以安陆为界……”庾信向杨忠表达了和解的诚意。 萧绎派遣萧方略为人质送往长安,杨忠这才退兵。世字萧方略是次子萧方等的同母弟,都是王贵嫔的儿子,深受萧绎喜爱。 3.接风大宴 杨忠,无疑是这场战争最耀眼的星。宇文泰在长安举行了隆重的接风仪式,十分高兴:“揜于呀,你不愧是我的虎将!”“没有丞相的栽培,就没有我杨忠的今天。”两人客套了一番,杨忠成为了宇文泰培植的新兴势力,因为攻战了随郡,杨忠被封为随国公。 多年以后,杨坚建立的“隋”,就是来源于父亲杨忠的这个封号,此时的杨坚还是个9岁的小娃娃呢!他在干嘛呢?每天由母亲吕苦桃接送上太学,太学也就是国家最高学府,一般人努力一辈子都去不了的地方,小杨坚一出生就可以够着。 除了杨忠,萧詧也捞到了好处。在荣权、蔡大宝的劝说下,宇文泰下令册封萧詧为梁王,正式宣布成为萧詧的大哥,并派荣权去襄阳册封,萧詧总算名副其实抱了大腿。 在接风宴上,有两个俘虏表现很抢眼。 第一个就是柳仲礼,这家伙并没有杨忠认为的那么德艺双馨,他现在只是为了自己而活。柳仲礼不分场合,当着众人的面对宇文泰说杨忠贪污战利品。杨忠吓得连忙磕头请罪,一边是自己亲自提拔的虎将,一边是敌国败将,宇文泰怎么选择呢?当然是怒斥柳仲礼诋毁自己爱将了。 杨忠有惊无险度过一劫,此后,他多长了心眼:做人不能全靠义气和仁德,还要像宇文泰那样心狠手辣,才能成大事。 被俘虏的还有一个人,那就是陈郡谢氏谢贞。战争来临,损失最大的就是贵族,因为贫民百姓没有什么好失去的。谢贞从小勤勉好学,对父母极度孝顺,举手投足之间都是满满的贵族仪态。 宴席间,放眼望去全是异国胡人,柳仲礼投降后又露出小人姿态,谢贞很是鄙视,可自己如此这般高贵的出身,到最后还不是落到和胡人、小人为伍的下场,一时间感慨万千,当场作诗《春日闲居》,其中一句是“风定花犹落,雨霁叶仍湿。” 这是江南士族的挽歌。谢贞把候景革命、西魏东魏趁火打劫视为“风雨”,像王谢这样像花像石一样的贵族,在这场浩劫中,哪怕是风定了、雨停了,一样要凋落,要打湿。 这样的感慨,引起了关陇军事贵族的共鸣:虽然咱们是新兴贵族,可谁知道有一天会不会像谢贞这样,被暴风雨给摧毁呢? 当然,宇文泰不会如此悲观,他引领着当世最豪华、最有活力的团队,他眼里只有杀伐果断和千秋功业。亲眼见证了谢贞的才华后,宇文泰决定让谢贞去给自己的七子宇文招当老师,也算是人尽其才。 除了庶出的长子宇文毓已15岁,宇文泰的其他儿子如老三宇文觉、老四宇文邕、老五宇文宪等,也就四五岁,还在上幼儿园呢。宇文毓在陇右镇守,本来是监督独孤信,可独孤信魅力大,宇文毓被征服并做了独孤信的女婿。 这样一来,宇文泰的儿子们没有一个可以帮上忙的,他只能在六柱国和十二大将军中拉一派打一派,以维持自己的最高权力地位。 好事成双。酒过三巡,前线传来捷报,说是宇文贵带领史宁、豆卢宁等将领,平定了宕昌人獠甘之乱。前来政治避难的宕昌王梁弥定也在宴席中,得知自己可以回国复位后,对宇文泰更是感激涕零。宇文泰又是添酒回灯重开宴,下令接着奏乐接着舞。 宇文泰、杨忠、萧詧、高洋等都迎来了高光时刻,只有接受城下之盟的萧绎独自忧伤。正当萧绎舔舐伤口的时候,南边的陈霸先和王僧辩先后传来好消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