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马九斤_第100章王英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00章王英 (第1/2页)

    刘全手捋五寸长的山羊胡说:“道长的意思,将来商路还是走海上?”

    “对,陆路因驰道受限,各地都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很难有所施展,像隆昌商号这种势力,已经到了左右朝局的地步,这不是咱们能跟进的。”

    “这么说北海新村的物品,要另辟蹊径,走朝鲜和扶桑?”

    “这两处可以代替辽东,咱们的烟草还应走的更远,东南沿海的郑家已经上岸,很快会得到朝廷重用,咱们可不能光眼巴巴的看着。”

    刘全叹息道:“仗义每多屠狗辈,负心多是读书人,这副对子传遍天下,正是如今风气的真实写照。”

    九斤诧异的看着刘全说:“你一介商贾,竟也关注朝廷邸报?功名几何?”

    “充军戍边之人谈何功名?”

    “巴彦?”

    “在”

    “拿壶酒来,听听刘全的前世今生。”

    刘全哭笑不得“道长,不用酒,不用酒。”

    一旁的巴彦和牛武知道九斤开玩笑,也跟着哈哈哈大笑。

    刘全说:“我本是万历二十三年进士,与曹学佺大人同年,祖籍扬州府梅岭巷。

    万历二十九年,因拒绝联名上本,被无故免了户部的差事,后愤而撰文抨击党争误国,落得发配辽东戍边。

    因识文断字,留在凌河卫做了书吏,祖家发迹后,聘刘某做了商号账房。”

    “失敬失敬,刘全也是后来改的名吧?”

    “是,原名刘有为,取自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蹉跎几十年,自论刘某守住了本心。”

    九斤问:“为何看中北海新村?”

    “若是道长不介意,刘某可否以公子相称?”

    “北海新村有称我公子,主子,道爷,小爷,少爷,你为何选公子?”

    “这些年公子所做所为,刘某都看在眼里,直到今天才明白公子用意。

    不为名利,注重实效,不随波逐流只为坚守本心,为这久病缠身的世道,留下一缕阳光。

    这正是刘某一直寻找的道路,就是本心之道,今后愿以公子相称,略尽绵薄之力,期盼行稳致远,让本心之光照耀四方。”

    说完一辑到底,深深鞠了一躬。

    九斤扶住他说:“在西北,我留下了宋先生,而今正是用人之际,不成想又来了个刘先生。

    老规矩,想入伙响马营,得纳投名状,曹学佺大人是大明的风骨,而今去职在乡,此番回来后,你与王英联袂南下,我会给你件信物,与福建水师郑家人取得联络,建起海上通道。

    同时找到曹大人,若他不愿前来,就劝说他去大员岛率领饥民垦荒,一应耗费,皆有北海镇供给,本公子会在明年,将岛上的西夷尽数擒拿。”

    “公子果然志向远大,刘某领命,愿纳投名状,”说完二人相视而笑。

    四更天,东方天际线曙光隐现,福船到达獐子岛鹰嘴峰附近,在一处乱石滩附近下了船锚,九斤等人上了舢板,找到平坦处登岛。

    在搜索了原本码头后,才知道此处竟没有一艘船,除了几个早起打猎的山民,并没有发现官兵的踪迹。

    为稳妥计,巴彦拿住一个渔民,带到九斤面前。

    本来被巴彦吓得半死的渔民,在见到九斤和刘全后,便不再慌乱,拱手问:“不知这位小爷有何差遣?”

    九斤说:“来此岛只为寻找一人,商号有位管事,两个月没有音讯,这才逐岛搜寻,报上你的名字。”

    “獐子岛留守马军百,在这岛二十多年,这里早先是东江储粮地,公子说的王英,是不是王掌柜?”

    “对,东江出了变故,王掌柜就失去消息,我们出海半个月,一直在寻找。”

    这个渔民迟疑了下说道:“就你们四人,还是回去吧。”

    刘全说:“看来王英就在此处,公子,好在岛子不大,一找便知。”

    那渔民有些担忧的说:“沈家上百家丁看押着王掌柜,你们去了会有麻烦。”

    九斤说:“你这人心怀仁义,我们走的时候,可以实现你的一个小愿望。”

    说完拍拍他肩膀,四人步入密林中,那个渔民汉子不知为何,也跟在后面。

    既然主动带路,九斤等人也乐的清闲,拐过一道山岭,远处半山腰出现一个村庄,周围是成片的庄稼地。

    那渔民汉子说:“这是我们的庄子,原本十一户人家,沈家人来后,把我们赶出来,现在天暖,尚可在林中暂住,唉~。”

    九斤看着这庄子,并没有发现粮仓,若是东江储粮地,怎么没有库房建筑。

    便问那汉子:“这里没见粮仓,按理说怎么也得重兵把守才对。”

    “五年前就不在这里存粮啦,庄子后面有山洞,最多时存放过十万石粮草。”

    九斤看着小村庄有家丁挎着腰刀警戒,对这汉子说:“你留在这里,我们接上王掌柜就走。”

    说完领着巴彦,牛武,刘全向庄子里走去。

    快走到村口,有家丁看见他们,吆喝道:“干什么的?从哪来?”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