响马九斤_第107章德胜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07章德胜门 (第2/2页)

    九斤回头,见张臻和那公公都没言语,便指指盔甲说:“御赐之物,理应参拜,好兵,好兵啊。”

    转身对眼前的兵士说道:“这位是皇上派来的督军张大人,看到诸位大冷天守城辛苦,特意捐出五百双棉靴给你们,看看那车上就是,上面的字有认识的吗?念来听听。”

    “将军,标下认得。”

    “好,大声念给将士们听。”

    “万众一心守京师,保大明就是保家乡。”

    九斤鼓掌,更多的人看过来,九斤说:“热腾腾的大饼已经运到,土豆炖rou可劲的吃,身后百万京师民众随时准备上城杀敌。

    为什么都盼着杀敌?因为鞑子有个习惯,抢的金银放在皮兜里拴在马鞍子上,所以砍一个鞑子就够吃三年。

    但是鞑子太少,不够分,咱们将士守城,鞑子又上不来啊。

    可总得弄些银子过年,所以这千把鞑子,就留给你们了,练好本事,把炮打准,谁打死的就是谁的,听明白没有?”

    “明白了”

    “吃饱喝足,手不哆嗦,对准鞑子再放炮,谁要是伤到友军,扒了裤子游街示众。”

    众人哈哈哈大笑,九斤对张泽林公公说:“张大人,那鞋还得你下令呐。”

    “谢过谢过,”张公公点点头对面前的兵士们说:“皇上在看着咱们,杀几个鞑子让皇上高兴高兴,现在,各队报上尺码,发新靴子。”

    身后参军上前,招呼总旗们统计尺码分靴子,十门炮三百人,算上箭楼里的大铳兵,正好五百数,上千的家丁们不缺鞋帽,也不稀罕。

    这些临时拉来充数的兵士都是穷苦人家出身,现在又是吃rou又是发靴子,弄好了还有银子,个个都开心无比,这次上城墙算是来对啦。

    当然没人舍得穿,都仔细的包好掖在腰带里,这些就不是九斤能劳心的,来到墙垛口向下张望,一支三千多人的马队正在扎营。

    护城河上一座石拱桥,两座浮桥,这是便于马队出击新架设的。

    桥面正冲着箭楼,左右各有三门重炮对着桥面,若是鞑子要冲过桥,袭击城墙下的马队,就要面对上百杆大喷铳和六门重炮的打击。

    看到城下宣府骑兵营地都在河边,九斤对张臻说:“岳丈,护城河三十步宽,这营地又没栅栏,鞑子借马速风速,弓箭能射出百步,岂不贯穿这支马队的中军?”

    张臻看了会儿骂道:“侯世禄喝多了吗?这不是守着城墙当靶子?孙川。”

    “在”

    “通知侯世禄,竖起栅栏防弓箭。”

    “喏”,孙川转身向城墙下跑去,众人顺着半圆形外凸的城墙来到箭楼西侧。

    这边也在统计尺码,准备领靴子,五个西夷穿着夹袄,正看着城外争论不休。

    看到九斤他们走来,赶紧抱拳躬身施礼:“拜见各位大人。”

    见身后两位督军都不吱声,九斤只好说道:“免了,你们都会说大明话?”

    当先有个身形高大的红毛西夷说:“这位将军,我和威廉能用官话交流,他们三个只能说几句。”

    “你是汤若望,日耳曼人?”

    这西夷愣了下回道:“大将军,在下正是日耳曼人,可从未对人说起过,大将军是如何知道的?”

    “哦,四百年前,东方的军队抵达多瑙河,日耳曼人是当时最大的族群,所以了解一些。

    你们西方现在四分五裂,贵族间相互征伐,战乱不休,这里你也看到,部落造反多如牛毛,也是一刻不得安宁。

    你们被耶稣会派遣到东方,这里也需要了解西方的人文地理,比如有位叫阿格里科拉的曾写过本《矿冶全书》,正需要你们这样的人将其翻译成明文,好好翻译书籍,为东西方交流架起桥梁。”

    说完拍拍他的手臂向城墙垛口走去,汤若望一激灵,对着九斤背影躬身一礼问道:“敢问大将军名讳?”

    九斤没回头,挥挥手说:“齐天大圣。”

    几人来到垛口,底下正有百十人在搭建帐篷,九斤问:“岳丈,这满总兵人马也不多啊。”

    张臻说:“一镇总兵,亲兵营也就三千数,像这种紧急驰援的行动,先期到达的只能是亲兵营。

    这些搭建帐篷的是他的斥候,早上探马来报,满总兵在顺义城遭遇鞑子主力,又得诏令移防德胜门。

    两军相遇,又处在交战中,想要脱离必定有所损伤,老夫估计,能来两千骑就很好了。”

    远处隐隐约约传来隆隆马蹄声,东面因箭楼阻挡,看不到发生何事。

    正要派人打探,巡城官骑马转过箭楼来到近前禀报:“大同兵马正在靠近,有一千五百骑左右。”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