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23章洪慈烨 (第1/2页)
李春一听还得指着要红包的人起名字,心想这可是大事儿,赶紧说道:“奴婢这就去准备,保管他们都高兴。” 说着急匆匆出门而去,九斤让巴彦和岳托给医护人员和丫鬟婆子发了赏银,这一镇之主,发赏银都抵她们两三年的工钱,各个眉开眼笑,好评如潮,不对,好话如潮。 好容易等着三位师姑和沈江维出来,九斤迫不及待的往产房走,大师姑说道:“名字早就有了,还没乳名。” 二师姑说道:“这么好的儿子,便宜小九了,不拿红包,没名字。” 三师姑说:“头回见这么俊俏的婴儿,如此根骨精奇,道门有后啦。” 九斤脚下踩空,差点摔倒,沈江维赶紧说道:“着急忙慌的,这么好的儿子,出手可不能抠门。” 九斤脚下生风,快步进了产房,白芷抱着小棉被包裹的婴儿,凑到九斤面前,九斤看着半个巴掌大,皱巴巴的小脸,心想,这就能看出根骨精奇?真能瞎扯。 心里砰砰直跳,这还真是神奇,竟能造出小人儿,这就是自己的儿子啊。 从白芷丰满的胸口接过孩子,抱进怀里,九斤的心都化了,听得婴儿睡觉的平稳呼吸声,九斤心里无比平静。 走到灵儿面前说:“你看看咱儿子,睡得正香呢。” 灵儿说:“怎么头发那么少?将来别是秃子吧。” “管他秃不秃,是咱儿子就成了,刚大师姑说名字有了,不给红包不给名,这还得起个乳名才是。” 灵儿说:“我好困呐,你想吧。” “行,”九斤看看白芷说:“没问问生下来多重?” “刚刚问过产婆,说是八斤半。” 九斤笑道:“当年师傅捡着我的时候才九斤,这小子一生下来就八斤半,得啦,就叫八斤吧。” 灵儿听到乳名有了,没起个狗儿猫儿啥的,就放下心,沉沉睡去。 九斤守着坐了会,将孩子交给白芷,招呼雪梅出门准备红包,这大师姑有了名字不给说,端的是吊尽胃口。 随着快马疾驰,九斤有了嫡长子的消息,传遍各工坊码头,并随着客运马车,逐渐向莱州府外传播。 在分发了每人千两红包后,大师姑眉开眼笑的对参加宴席的北海镇‘高层’人士,宣读了小公子的大名‘洪慈烨’。 九斤也才知道,自己姓洪,不过为什么给孩子起‘慈爷’这名?沈江维解释到,主要是以后,希望你儿子将来做个慈祥的爷爷。 九斤撇撇嘴,甭管怎么说,也是有名字的人,众人虽然都觉得名不怎么样,但在九斤宣布孩子乳名叫八斤的时候,还是高呼乳名起的有才学,仙台居的酒宴气氛才算热烈起来。 翌日辰时,九斤先去医院看了小八斤,随后跑去北海书院。 王铮现在忙的脱不开身,只能由沈江维这‘看大门’的人暂时管理书院。 北海书院靠近新四村,五百亩的场地绿树成荫花草繁茂,回廊,凉亭,池塘,小舟,假山都已建设完成。 北海镇幼童过万,这是九斤想象不到的,三年制的蒙学班有教室五十栋,五年制的研习班教室十栋,能同时容纳六千多学生就读,分为南院和北院。 教师的生活楼,办公楼,学校的综合楼都是两层,与教室分列在cao场东西两侧。 九斤的马车到达南门,值守的乡勇跑上来推开拒马,带班的乡勇躬身施礼:“拜见老爷,恭祝您喜得贵子。” 北海镇的主人得子,所有北海镇的公职人员都加发一个月薪水,此刻见到本尊,自然恭敬有加。 九斤下了马车,对这殷勤的小伍长问道:“你们是哪个村的乡勇?” “回老爷话,这个月轮到新二村值卫,村里分了四个队,每个队值两天,八天一轮。” “村里开办识字班,可有参加?” “小的家里七口人,现在千字文都能写出来。” “这么说,平时读报写书信都不求人了,很好,这北海书院今年将陆续开班入学,名额有限,只能优先保障你们这些有公务在身的子女入学,来不了的,先在村里参加识字班。” “是,能读书识字,管吃管穿还不收束脩,这是想都不敢想的好事,咱心里都感激老爷的恩德。” 聊了几句,九斤沿着林荫大道向综合楼走去,巴彦领着六名内侍,牵着马赶着大车跟在后面。 学校里的门窗正在上漆,南北通透的窗户全部镶了玻璃,黑板和粉笔,课桌板凳,炉子炉具正在陆续到位。 院子里,护工正在修剪花草树木,一切都有条不紊的进行,京师张府求人编撰的教材,发来两次,九斤审阅后又发回去重新编撰。 聘请的讲师至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