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二十八章 两难 (第1/3页)
胡老板接过那封请柬,双手微微颤抖。 这封请柬的重要性远超他的想象,因此不敢有丝毫怠慢。 但见他立刻躬身退出书房,琢磨着怎么去办好这件差事。 一家位于镇海城繁华市集的装裱店内,老师傅的装裱手艺堪称一绝。 他年岁已高,但双手依旧灵巧如初,每一道工序都熟练至极,仿佛已经融入了他的骨血。 接过胡老板递来的请柬,老师傅先是仔细打量了一番,然后轻轻摩挲着请柬的纸质,感受着它的细腻与坚韧,与其进行着无声的交流。 老师傅先是用一把锋利的裁刀,将请柬的边缘修剪得整整齐齐。 手法轻盈而稳健,刀锋在纸上游走,如行云流水一般。 接着,他取出了一块上好的锦缎,准备用作装裱的材料。 那锦缎质地柔软,色泽艳丽,一看便知是极品之物。 将锦缎平铺在桌面上,老师傅小心翼翼地将请柬放置在锦缎之上,用手指轻轻按压,让请柬与锦缎紧密贴合。 最后便用针线开始将锦缎缝制在请柬的四周。 针法细密而均匀,每一针都恰到好处,既不会损伤请柬,又能确保锦缎牢固地固定在请柬上。 老师傅眼神专注而深邃,似是要将每一寸纸面、每一根线条都刻印在心中,原本普通的请柬逐渐焕发出了崭新的光彩。 当最后一针落下时,老师傅轻轻地松了一口气。 他拿起装裱完成的请柬,递给了胡老板。 只见那请柬已经被锦缎装点得焕然一新,边缘的花纹与锦缎的图案相互辉映,显得既高贵又典雅。 胡老板接过请柬,眼中闪过一丝惊艳之色,连声赞叹不已。 老师傅则只是淡淡地笑了笑,收好装裱的工具,夹在腋下,走回了装裱店的后堂。 此刻,镇海城的城门缓缓打开,一缕光透过门缝,洒在了冷硬的石板上,带来一丝暖意。 可惜的是,这丝暖意却无法驱散空气中弥漫的离愁。 柳夫人身着一袭素白的长裙,裙摆轻轻摇曳,如同她此刻颤抖的心。 她头上戴着一顶淡雅的纱帽,遮住了半张面容,却遮不住她眼中的哀伤与决绝。 她静静地站在马车前,目光深邃而坚定,仿佛要将这片土地、这座城池深深地刻印在心底。 马车的车轮已经被包裹得严严实实,以减少行驶时的颠簸。 马儿似乎也感受到了这离别的氛围,不安地踢踏着地面,发出沉闷的声响。 车夫紧握着缰绳,目光复杂地看着柳夫人,等待着她最后的吩咐。 柳夫人轻轻地抬起头,望向远方。 视线穿过了城门,越过了山峦,仿佛看到了那未知而充满挑战的未来。 嘴角突然微微上扬,勾起一抹苦涩的笑容。她知道,这一别,或许就是永恒。 “夫人,该启程了。” 车夫轻声提醒道。 柳夫人微微点头,转身向马车走去,步伐缓慢而沉重,每一步都承载着千斤重量。 随即轻轻地抬起手,想要触摸一下这座曾经生活过的城池,却又在半路中无力地垂下。 人世间的很多相遇都太像了。 不论是对一个人,一个物件,还是一座城…… 但这些,总是会在后来才明白。 这个后来,往往又是要分别离开的时候。 这种感觉,又难过,又难说……就像很多事情已经做了很久了,骤然放弃当然会觉得可惜,但一直坚持下去,却又不知有什么意义。 人老是一厢情愿的觉得,念念不忘,必有回响。谁料在翻山越岭之后,举目望去的,是比先前更加乏善可陈的山岭。 这种遗憾谁都明白,只是不想承认罢了。 有些东西,总得从手中掉落,才知道再捡起,就是下辈子的事。 想想柳夫人又突然释怀了些。 毕竟依靠着皮箱里的银票,往后的日子也会挺好。 只是最想要的,再也没有机会得到罢了。 就在这时,赵让匆匆赶来,眼中闪烁着不舍与担忧,走到柳夫人面前: “柳夫人,一路保重。” 柳夫人的眼中闪过一丝感动。 “赵公子,多谢关照。你也要多多保重!” 赵让重重地点了点头,却说不出话来。 此刻任何言语都无法表达他内心的情感。他只能目送着柳夫人登上马车,渐行渐远。 随着马车的远去,柳夫人的身影逐渐模糊。 她掀起车帘,最后看了一眼这座熟悉的城池和那些曾经并肩战斗过的人们。 眼中闪烁着泪光,但倔强地的性子,却又不愿意让它们落下。 马车消失在远方的地平线上,只留下一缕尘烟在风中飘散。 镇海城的城门缓缓关闭,似是要将这段离别的记忆永远地封锁在了城内。 赵让站在镇海城的城门口,他的目光追随着柳夫人的马车,直到它渐渐消失在远方的地平线。 他与柳夫人之间的交情虽然并不深厚,但共同经历过的那些风雨却让他们之间产生了一种特殊的情感纽带。 如今柳夫人却被迫离开镇海城,赵让知道,这是一个无奈的选择,但也是柳夫人为了保全自己和孩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