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一章 刘琨舔包 (第2/2页)
最后胡矩选择战死,祁弘再次率领赤血骑逃跑,至于阳裕倒被刘泰顺手俘虏。 这次战争中,被俘虏的王浚麾下文臣除了阳裕以外,还有王悌、裴宪、荀绰、刘翰行、刘胤、李弘等人,武将有游纶、游统、孙纬等人。 不过祁弘逃到高阳郡跟李浑薄盛汇合,三人相互商议后,最后还是决定向着刘琨投靠。 李浑与薄盛两人带着的兵主要是农民兵,就分类上来说,他们跟田一样都属于乞活军的一种,甚至当初还一起跟着司马越混过,多少有几分香火情。 但当初他们选择站队司马越,这就跟刘泰分开来了。 这让他们面对刘泰跟刘琨的选择,最终还是选择了刘琨而不是刘泰。 毕竟他们也不敢保证刘泰会不会砍了他们。 他们只是从底层一步一步爬起来的小军阀,若说有什么统一天下的想法,这未免有几分太过高看了他们。 所以他们行动更多是根据自身的恶好去做行动的。 随着刘泰整顿好士卒,顺势进攻幽州,攻占范阳郡,上古郡,燕国郡、北平郡、辽西郡等郡县后,他们也都带着很大一部分的王浚残部果断投靠了刘琨。 而刘琨也全然没有想到,这次自己碍于誓言盟约,并没有对幽州动手的意思,更多的只是想要弄些人口来恢复自己的实力。 但是随着王浚战败,不但主力被击溃,而且老家都被刘泰给掏了。 这让王浚麾下就这么莫名其妙的全部都向刘琨投靠过去了。 毕竟现在北方的晋廷,也就只是剩下了刘琨这一处西晋势力了,不去这里去哪里。 一瞬间,原本已风雨飘摇的刘琨顿时来了一口大补丸,更顺势占领了幽州的代郡。 一时间好像又恢复到当初内有兵多将广,外有鲜卑骑兵的北方一霸状态。 刘琨在这时候也是幸福来得太突然了,也只有含泪舔了王浚的遗产。 对比起刘琨幸福,石勒感觉到的就是惊惧了。
说实话他的确是认为刘泰很强,刘泰很有可能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 但在石勒与张宾的预想中,刘泰就算是干掉了王浚,但顶多也就只占领冀州,王浚完全可以退到幽州再跟刘泰抗衡。 到时候也就是自己或去找刘琨打秋风,或是去找王浚打秋风,至少就算王浚死了,自己多少也要狠狠榨出几升油来。 但绝对没想到只一场战争,在北方经营了许久的王浚不但自己死了,甚至连他的起家地幽州都被刘泰一锅端了。 刘泰兵锋所指瞬间鲸吞了整个王浚的所有地盘。 说实话,一开始石勒的剧本可绝对不是这样的,自己都已拿了常山与中山两地作为跳板准备入侵幽州的,但现在,自己反而真的不敢动弹了。 刘泰这般干净利落的一战定胜负,直接就把石勒给吓到了。 不但幽州不敢去想,还连忙撤回清河国的军队,派使者给垣延送礼,让他出面斡旋一下。 王浚知道刘泰凶残,所以不到万不得已不下想要跟刘泰正面交手。 但他绝对没想到刘泰居然这样凶残,根本就不给自己这种普通军阀活路啊。 石勒不由回头想一想,自从刘泰独立领兵以来,只要是刘泰亲自领导的战役,基本上突出的就是一战定江山,打完对方基本上就失去了卷土重来的能力,可谓是干净利落。 而更让石勒头疼的是,自己不介意跟刘泰服个软,给刘泰做儿子也行。 大不了找个机会直接阴谋了他,毕竟正面打不过,只要能够干掉刘泰丢脸又算什么。 但问题是,自己跟刘泰间的仇恨实在是深了,这种深厚让刘泰选择干掉自己比所谓的接受自己的臣服是更好的选择。 原本所谓的阴谋诡计,在自己对上刘泰时,刘泰天生不信任自己。 再加上刘泰就是靠着王弥的基业才走到这步,如此干掉自己是天生的政治正确。 其他对手打不过自己可以投降,但面对刘泰的话自己想投降都没地方投降。 既然投降不了,那也就只能想办法去增加自己的实力了。 这次刘泰跟王浚间的战争,双方交手的实在太快,一场战役就完成了绝杀,让自己完全来不及侵吞王浚的土地。 但不论怎么说也顺手拿到常山与中山两地,虽然有点小亏,但多少也增强了自己实力。 但再看看刘泰一次性不但拿到了冀州两郡,更是鲸吞了幽州的土地。 虽然代郡被刘琨捡了便宜,但对比起来刘泰这一口气的丰富收获,再看看自己的蝇头小利,那可真是一点都开心不起来,还感觉很心痛啊! 所以此刻,石勒带着几分迷茫的看着张宾,苦笑道: “我等计划已经作废,孟孙你觉得,我们接下来取哪里比较好!” “且先尽取黄河以北的土地再说!”张宾冷静道, “原本王浚与刘泰交锋,我们怕他们一鼓作气,将我们横扫,所以需要汇聚兵卒。 但如今王浚覆灭,刘泰更是需要休养生息,至于刘琨虽然接手了王浚的遗部,但也不是一时就能消化完毕。 而我们现在多少也能腾出一点时间来收服黄河以北的土地,尤其是解县。 如今刘泰的食盐在我们郡县通行,若将来我们与其为敌,断了我们的食盐,也是麻烦事。 所以食盐这等物资,还是自己手里有来得安稳!” 石勒听到这话,到底松了一口气。 自己到底还是有道路走的,还是能够强大自身的,那自己倒也没必要跟刘泰碰撞。 不论怎么说,先把自己能吃的土地,全部都先吃到自己的手里再说。 当然,随着刘泰战胜王浚的消息继续的向着北边漂移,这些天一直在跟着于药在泰山郡斗智斗勇的祖逖却是脸色一白。 显然,随着王浚战败,自己继续再在这里消耗下去却也没任何意义了。 所以祖逖选择了撤退,更解散了一部分不愿意离开的士卒,开始向着豫州而去。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