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98章 春来明主封西岳 (第4/4页)
是一个极为疯狂的想法了。 要知道,开元时,张说任宰相,为了完成李隆基封禅泰山的壮举,也是费尽心力,得罪了无数人。 而到了如今,大唐内忧外患,李隆基对这些危机视而不见,偌大的朝廷哄着这个完全糊涂了的皇帝封禅华山,真能做到吗? 李白也许不信,其实,薛白更不愿相信。 如果是旁人纵火,李隆基既然已下诏十一月封禅,那无论如何,不惜代价也会来。如此,薛白还有机会继续他的刺驾准备。 但若真是李隆基下令纵火,他必不会再来华山。谁能想到,天子诏告天下之事,还能如此反悔? 薛白也就刺杀不了这位圣人了…… ~~ 兴庆宫,南薰殿。 李林甫缓缓走进殿中,只见殿内空空荡荡,圣人独坐在御榻上,高深莫测的样子。 “陛下,华阴县禀奏,西岳祠失火了。” “失火了?”李隆基愕然,喃喃道:“那,朕便不能封禅西岳了?” 李林甫迟疑着,应道:“老臣以为,封禅不过是锦上添花,太宗皇帝便不曾封禅,圣人封禅泰山,已是足够。” “朝臣们是如何反应?” “为彰圣人功绩,朝臣们以为,当再建西岳祠。” 李隆基道:“不可劳民伤财。” “圣人明鉴。”李林甫问道:“西岳祠,似是李白醉酒纵火所致。他名满天下,若能认罪……臣请圣人宽宥。” “李白。”李隆基点点头,道:“允了,一场火。朕还是爱他的诗才啊,会赦免他。” “臣遵旨。” 李林甫郑重应下,如此一来,西岳祠的火便不是神明降罚,往后若有人谈起,更关注的便是诗仙醉后犯糊涂。 从几年前,王鉷就开始凿华山道,数载之间,花费钱粮无数、不知多少劳工死在华山悬崖之下,轰轰烈烈忙了这么久,这件事终于是以一种草率的方式结束了。 但,连他都不明白,圣人为何忽然改主意了。 君臣二人都沉默了下来,李隆基有一个轻轻拍膝盖的动作。 放弃封禅西岳,理由很多,但归根结底……他不想去了。 去岁,李遐周入宫,说了一番见解。 “圣人生于垂拱元年,干支为乙酉,酉在五行之中与金相配,金置于西,故而,西岳华山与圣人本命相合。圣人若欲求长生不老,当去华山。” 其实封禅西岳之事已筹备了好几年了,李遐周这话也不过是顺着李隆基的意思来。后来发生的一切,让李隆基知道这都是假的,封禅西岳之事背后,是无数人的私心。 他原本是愿意配合那些人的,此事做了,他便是继黄帝之后唯一封禅华山的帝王,功绩盖过七十二帝。但既知道是假的,心里终究是没那么热切了。 前些日子,他做了一个噩梦,梦醒之后,忽然意识到自己老了。 摆在他面前一个很重要的事实是,他很可能攀不上华山了,没了当初想去时的雄心壮志了。 那个噩梦带来的更可怕的是恐惧,李隆基心里有种隐隐的担心——他不愿在华山再一次遇到谋逆。 如此种种,都在动摇着他封禅的念头。 最后,还有一件事,成功压垮了他的信念。 “南诏之乱,如何了?” “回陛下。” 李林甫踌躇着,尽量把情形说得不那么严重,但发生的事实却是已瞒不住了。 “阁罗凤已攻陷了姚州城,以及小夷州三十二城,杀了张虔陀,将他的人头挂在城头。此事实因他与张虔陀的私仇,因张虔陀与他的女人……私通……” “私仇。”李隆基道。 “是!”李林甫忙道:“臣已派人责问阁罗凤,必让他向陛下谢罪。” 李隆基脸色难看,有心征调大军斩杀阁罗凤出一口恶气,暂时却只能咽下去。 姚州已经丢了,此时一旦消息传开,丢的是他这位天子的颜面。 “右相务必尽快处置吧。” “臣遵旨。” 李林甫听出圣人语气不悦,仓皇领命告退。 他一路出了兴庆宫,前方虽有金吾卫静街,却还能听到长安城的酒楼茶肆中有为封禅西岳一事歌功颂德的声音。 “大哉烁乎!明主圣罔不克正,功罔不克成,放百灵,归华清……” 李林甫听得心情不悦,招过人吩咐道:“让他们住口,西岳祠都已经烧了。” ~~ 华阴县牢。 薛白道:“依我看,圣人既不愿声张。太白兄若不肯认罪,谅他们也不敢屈打成招,毕竟这一把火,代表的是让步;当然,太白兄若认下了,也许他们真会依承诺,只定一个小罪,也许圣人还会认为你懂事。如何决择,还在太白兄自己,我来,不过是把事情与你说清楚。” 李白听了没有作答,而是抚着长须,哈哈大笑地吟了一首诗。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羞逐长安社中儿,赤鸡白雉赌梨栗。” “弹剑作歌奏苦声,曳裾王门不称情。” “……” 此时,宗多君探视的时间也到了,狱卒已过来赶人。 薛白也只好往外走。 一边走,他一边还能听到李白的高声吟唱。 “昭王白骨萦蔓草,谁人更扫黄金台?” “行路难,归去来!” 等薛白出了县牢,隐隐还觉得那首诗在耳边回荡,他虽没听到李白明确的回答,但已知李白的选择。 行路难,归去来,薛白知道自己也该归长安了。 他非常遗憾没有在华山等到李隆基,但没关系,他的志向没有因此有任何改变……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