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5章 岩羊 (第3/4页)
分清澈,像一条碧绿的衣带,系住了那气势磅礴的峡谷群。 立壁千仞,却有岩羊走壁。 若非亲眼所见,很难让人相信这种四蹄动物能在悬崖峭壁上如履平地。哪怕是吐蕃的猎人,也没有信心能猎到岩羊。 然而,这日大漠门城上的守军放眼望去,竟是见到了一处岩壁下方,有一队黑点正在追逐着一只岩羊。 “那是什么人?” “是唐军,唐军又跑到我们的地盘来打猎了。” “射杀他们!” …… 另一边,李晟正在纵马狂奔。 他去岁还在南诏战场,攻破了太和城之后,便马不停蹄地赶回陇右,追随哥舒翰收复河湟。 可前几日,有一个消息传到了军中,他不信之余又感到了十分愤怒。至于他为何能得到长安的消息,乃因他阿爷李钦曾是王忠嗣的裨将,已回了长安定居,在家书当中提及了王忠嗣病逝之事,言语甚是唏嘘,更提醒哥舒翰注意立场。 李晟心情沉郁,恨不能马上开战,狠狠地厮杀一番,奈何吐蕃兵马倚仗地利,死守大漠门城。他只好把一腔郁气与一身的力气都用在打猎上。 马背颠簸,他却松开了拉着缰绳的手,仅凭双腿夹紧了马腹,双手则拿起了弓箭,在驰骋中张弓搭箭。 岩羊跑得太快了,根本不给他停马瞄准的时间。 “万人敌!” 跑在前方的曲环大喊着,提醒李晟前方已没有道路了。 李晟不得不放缓马速,眯着眼,果断地放箭。 “嗖!” 那只岩羊才要跳进悬崖的缝隙,已被箭矢射中,滚落下来。 “好!”曲环大喜,当即驱马上前去拾。 然而,队伍中已有人大喊道:“蕃军来了!” 众人转头望去,果然见尘烟滚滚,往这边而来。虽是仓促之间,但大漠门城内出来的吐蕃军也有他们的两三倍之多。 偏是这些敢来打猎的唐军都是疯子,曲环竟还是拾起了那只岩羊,搬到他的马背上。 “杀过去!” 大吼声中,有一骑当先而出。 那是个三旬将领,纵马驰骋的速度极快,快到让人看不清他的样子,只能感受到那可怕的骁勇之气。 迎着人数更多的敌将,他竟是毫无惧色地发起了冲阵。 曲环载着岩羊,落在了最后,喊道:“把王将军的旗帜竖起来!” “簌”地一声,一杆军旗迎风招展,上书“唐河源军使王难得”,见此旗帜,虽是不识汉字的吐蕃士卒也顿时起了混乱。 王难得何许人也? 其成名一战还是在天宝元年,吐蕃大举进攻河源,尺带丹珠的长子琅支都任统帅,仗着兵强马壮,亲自到唐军一箭之地之外叫阵。当时王难得不过二十余岁,见不得这等挑衅,竟是单枪匹马便冲杀进吐蕃阵中,一枪刺死了琅支都。甚至还在蕃军未及反应之际,牵着琅支都的马匹将尸体抢回阵中,斩下其首级。 那一战蕃军意外失了统帅,皇甫惟明掩军杀上,仅斩首便有三万级。战后,圣人亲自在御殿赐锦袍于王难得,加官金吾卫郎将。 一国太子在阵前被单枪匹马地斩杀,说出去是谁都不信的传说,但王难得之名在蕃军中已成了一个极为可怖的存在。 他没有沉溺于往日的功绩,依旧英勇地奔锋在战事的最前方。
因为这就是大唐陇右兵。 “杀!” 一声怒吼,枪出如龙。 被吼声震呆了的蕃军士卒被长枪刺破了喉咙,血溅出。但不等尸体摔在地上,王难得已奔出了十余步。 夕阳如血,一队唐军士卒扛着一只岩羊回到了金城沟。 ~~ 夜色下,篝火熊熊燃烧,火上架着的烤全羊已是浑身金黄。 一群将士们流着口水坐在那边等边聊着,忽然爆出剧烈的欢呼声。 “他们挨过罚出来了!” “好样的!” 王难得、李晟、曲环等人从大帐的方向走来,受到了英雄般的对待,因军中只服强者,而他们就是最强者。 但等到羊rou烤好,李晟却是割下最好的一块rou,道:“我去送给颜公。” “好。” 王难得坐在篝火般,显得有些沉默。 不打仗时,他是个寡欲少语的人,背微微有些缩着,有种不愿被打搅到的孤独姿态。 其实他在军中立的功劳并不止于阵前刺死了吐蕃王子,他还攻破积石城,俘虏了吐谷浑王父子悉弄参、悉颊藏;之后,收复五桥,攻破树惇城。 他像他的枪一样,坚硬、生猛、无坚不摧。强悍到让人不可思议,渐渐又理所当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