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八零之低调发育_第一七六章 可以学三星但绝不能搞财团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七六章 可以学三星但绝不能搞财团 (第2/4页)

够投入的资源是非常有限的。而且这些本就有限的资源,还需要照顾各区域的发展平衡。

    同时,联电建立的时候,正是以灯塔与霓虹的半导体产业争夺为背景,联电在引进先进技术放面,是受到疗塔的照顾和扶持的。

    联电从设立之初,市场就不仅仅依赖对岸,而是有机会直接融入全球的半导体产业链。

    而内地,却是受到非常严格的技术限制的,能够引进的都是落后两代以上的技术,而且没有任何的机会,直接切入全球产业链,这就使得内地的几次尝试,都具有极大的难度。

    联电的主要资本都来自当地,其实是官方在进行主导,从一开始,就带有产业引导的责任。

    曹兴诚一直是对岸的本土背景,原本是任职于工研院的,在联电成立之时,他就被选了出来,到联电出任副总,并逐渐成为总经理、董事长。

    这种出身和资本结构,使得联电其实一直带有很重的颜色背景,这也为后期联电受到的一系列压制埋下了伏笔。

    联电是对岸集中了所有资源打造出来的,到了1985年,联电在对岸股市成功上市之后,其实对岸的半导体产业,就已经真正的打下了基础了。

    从某种意义上,没有联电打下的产业基础,张忠谋也未必会选择回对岸创业,也就未必会有台积电的出现。

    与曹兴诚本土背景突出相反,张忠谋是典型的灯塔背景。台积电从创立开始,与灯塔的半导体产业,就一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张忠谋是1931年出生,老家宁波,在内地长大。1949年,他就到灯塔读书,此后就一直长期在灯塔工作。

    早在1954年,他就加入疗塔最着名的半导体厂商,德州仪器,并在德州仪器公司tI工作了二十五年。

    这二十五年时间,张忠谋从工程师起步,一直升任到德州仪器的资深副总裁,是德州仪器的第三号人物,仅次于董事长和总裁。

    抛开其他因素不提,只事业上的成就,张忠谋确实是最早进入灯塔大型公司最高管理层的华人。是少有的能够打破玻璃花板的大溃

    1983年,张忠谋与tI的总裁产生很大的意见分歧,干脆辞去了在tI的职位。1985年他受邀回到了对岸,出任了工研院的院长,并兼任了联电的董事长。

    而在1987年,已经56岁的张忠谋,再次创业,成立了全球第一家晶圆代工企业,台积电。

    晶圆代工的概念,并非是张忠谋首创,其实早在70年代,就有相关的一些概念被产业界提出来了。

    甚至,有一种法,台积电成立之前,联电的曹兴诚也已经萌发过要做晶圆代工的想法。

    但此时的曹兴诚还只是工研院委派到联电的经理人,刚刚三十出头,根本无法与任职工研院院长和联电董事长的张忠谋掰手腕。

    联电的成立是靠着对岸集中资源成立起来的,而台积电的起步,很大程度上,依靠的则是张忠谋的到处刷脸。

    张忠谋是全球半导体产业真正的元老,他入行的时候,集成电路才刚刚发明出来。

    而他在tI任职二十多年,一直管理的也是半导体业务,可以张忠谋在灯塔的职业生涯,与灯塔的半导体发展,几乎是同步的。

    因此,张忠谋在全球半导体产业内的影响力是极大的,也具有一张极大的关系网,几乎所有的半导体产业大佬,与张忠谋都或多或少打过交道。

    联电的成立,几乎已经集中了对岸半导体产业的所有资源。有联电在前,即使张忠谋出任了工研院的院长,在联电之外,想要另起炉灶,也很难再在对岸筹集到太多的资源。

    因此,台积电从起步之初,就把关注度更多的投入到了全球,不仅引入了飞利浦作为台积电的股东,还从tI引入了技术,服了INtEL给予订单。

    张忠谋在tI的职业生涯,绝对的上是成功的,但他在tI仍然只是副手,所谓大丈夫岂能久居人下,这也是他最终离开tI的原因。

    联电有太多的官方背景,资本中有很多的对岸大公司,张忠谋虽然出任了工研院的院长和联电的董事长,但其实并不能真正的独揽大权。

    但他一手创立了台积电不同,作为真正的创始人,张忠谋在台积电才有着一言九鼎权威,真正的独揽了大权。

    在台积电与联电出现竞争之后,他很快就放弃了在工研院和联电的职位,一心开始经营台积电。

    相对于联电需要带动对岸的半导体产业发展,台积电的定位就更加的简单清晰,是一家真正在商业代工厂。

    而且有了张忠谋的国际产业地位,台积电在成立之初,就比联电要国际化的多。

    台积电发展过程中,大量的邀请了在灯塔工作的半导体工程师,回对岸工作。而台积电的客户,也一直都是全球的着名半导体厂商。

    这也是台积电能够一直紧跟国际技术主流,甚至在130纳米技术节点上,能够摆脱对Ibm的技术依赖,走出独立技术道路的原因之一。

    在张忠谋的带领下,台积电的经营思路非常的清晰,就是不断追逐最先进的制程技术,以不断的提升竞争力。而反观联电,其实受到了很多外部因素的干扰。

    半导体是对资本高度依赖的行业,需要不断的筹集发展资金。

    但联电甚至曾经在行业低谷时,不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