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七九章 注定是对手,就盯死吧 (第3/4页)
,获悉这个计划之后,就选定了李公子来表达邀请的诚意。 陈兵在亚洲可能设厂的地方已经比较过,李家坡现在是最适合的选择,李公子又这么积极的赶过来,双方可谓是双向奔赴。有了这个基础,双方的交流就非常的愉快和高效。 赵平和陈兵放下其他事务,陪着李公子参观了一下英豪在灯塔的研发中心,双方又深入沟通了三,就基本敲定了合作的框架。 英豪不缺钱,也不想让别人对公司的经营指手画脚,因此并没有引入李家坡的国有控股平台淡马锡,而是决定以纯粹外商独资的形势,在李家坡设厂。 而李家坡则在土地、税收、政策和辅助设施配套方面,给予了全力的配合,同时在财务方面,承诺由李家坡的银行,为英豪再提供2亿美元的低息贷款额度,随用随支。 双方虽然没有签订正式的协议,也没有对外正式公布消息,但其实用这三时间,就已经达成了真正的交易。 工厂选址一敲定,接下来最忙碌的人就会是赵建康了,他将不得不在李家坡、香江、沪海、灯塔之间来回奔波。陈兵需要尽快帮他物色到足够的人手,分担工作的压力。 陈兵送走李公子的时候,潘文渊也帮英豪联络好了张忠谋,陈兵和赵平马上就再次前去登门拜访,以表达诚意。 陈兵和赵平是英豪的老板,联袂登门拜访,自然是为了摆出三顾茅庐,礼贤下士的态度。 张忠谋虽然是行业大佬,但其实一直是高级经理人,从tI离职之后,其实也在谋划接下来的职业生涯。 张忠谋此时已经50多岁,在tI做了这么多年的高管,早就实现了财富自由了,他现在需要的并不是什么工作机会,也不关注什么薪水,实际上更多的是在寻找真正的事业平台。 英豪这几年崛起的十分迅猛,这次收购INtEL的dRAm业务,豪掷5亿美金,明显是雄心勃勃,对于张忠谋来,也绝对是可以考虑的好机会。 双方之前有过一些接触,并不算完全陌生,这次见面其实是真正的深入沟通,也是真正的双向选择,看是否能够达成足够的共识。 双方见面是在张忠谋住处附近的一间安静咖啡馆,简单寒暄了几句,张忠谋就直接问起了英豪的战略规划。 “英豪这几年一直在布局半导体产业,先是收购了RcA的半导体部门,现在又收购了INtEL的dRAm业务,产品线也已经不少了,不知道未来的长期战略是怎么定位的?” 陈兵虽然来邀请张忠谋,但其实却难以避免的对张忠谋有一丝防范之心。他真正的长期战略规划,此时自然不可能就这么和盘托出。 “张博士,坦率的,英豪现在长期的战略还没有完全的确定。 您也知道,英豪创立的时间不长,进入半导体领域其实是最近两年的事情。 我们收购RcA半导体部门、收购INtEL的dRAm业务,其实就是为了尽快的,获得在半导体行业的发展基础。 现在英豪在半导体行业其实还是一个新兵,短期最重要的,就是把这些收购来的业务、资产、技术、人才先消化吸收掉。 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够去考虑未来的长期规划。我们这次来拜访您,就是想要邀请您这个行业前辈,能够来助我们一臂之力。 如果您能够屈尊,这个长期战略,恐怕还需要您来费心进行规划。” 陈兵这样的回答,张忠谋到是能够接受,英豪到现在成立才三年多,又是白手起家、逐步壮大的。
英豪能够这么快,从计算机领域延伸到半导体,已经很出挑了,还没有明确的长期规划,其实是很合理的。 “这次英豪收购INtEL的dRAm投资额这么大,对于dRAm产业的竞争情况,不知道你们是怎么考虑的?” 这个方面,陈兵到没有什么好隐瞒的。“我们英豪计算机业务做的还算不错,预计未来几年整个计算机市场会持续的快速增长。 dRAm是计算机重要的上游部件之下,我们这次进入dRAm领域,就是出于纵向一体化的战略。 INtEL的dRAm业务虽然被霓虹的对手领先了不少,但却还非常的完整,有非常良好的基础。 这次我们收购了dRAm业务之后,我们英豪在计算机上游的布局就基本完整了,除了cpU之外,几乎所有的计算机部件,我们英豪都可以自产了。 至于dRAm行业的竞争,其实我们并不是很担心,虽然霓虹厂商气势很盛,但我们英豪有自己的下游应用,足以支持我们自己的dRAm业务,与他们进行对抗。” 张忠谋听到陈兵的解,眉头不经意的皱了一皱,追问道,“如此来,这个dRAm的布局,其实是英豪整体计算机布局中的一环了?是英豪计算机的从属业务?” “短期来是这样,dRAm业务肯定是要从属于计算机的,INtEL的几个厂都在灯塔,生产成本很高,短期内想要与霓虹的对手正面抗衡的难度太大。这就必须依靠英豪的计算机业务进行支撑和输血。 但从长期来看,我们还是看好dRAm这个产业的,也没准备只把dRAm业务,做为我们自己的部件加工,我们现在要建新厂,其实就是为了将来与霓虹厂商去竞争国际市场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