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躬亲 (第2/2页)
都成了皇帝跟前的红人,可见人生机会的重要。 自己,怎么就没有这样的好命? 张三到了门前,满地的鞭炮碎屑,门上贴着门神,土墙上的枯草也拔的干干净净。下意识看向屋檐,蛛网荡然无存,檐下还挂了两个鲜红的灯笼。 年味已浓,今年的元旦,尤其不同。 推开门,院中的王圭杜二等人满脸笑容,纷纷围了上来,牵马的牵马,其余的拥着张正思,在院中的椅凳上坐下。 “大除夕的,你们不在家里面,怎么跑到我这里来了?” 无事不登三宝殿。张正思不动声色端起茶杯,慢慢喝了起来。 这些家伙到了禁军当中,还守规矩,没有胡来,倒是让他省心不少。 张二笑呵呵地提着冒着热气的铁壶过来,杜二赶紧接过,把茶壶添满。 “三哥,兄弟们就是想问问,那个金陵讲武堂的事情。” 众人都是尬笑,王圭陪着笑脸,直奔主题。 “看来,你们是什么都知道了。” 张正思微微沉吟片刻,这才一本正经说道: “陛下要创办金陵讲武堂,我已经答应了陛下要去。我告诉你们,陛下让我带五六个兄弟,因此……” 张正思目光扫过众人,所有人都是点头哈腰,满脸堆笑。 “三哥,带我去吧。我不会给你丢脸,你放心就是!” 方海忍不住,首先开口。 “三哥,带上我!你知道的,我读过书,手上功夫不差,不会给你丢脸!” 杜三迫不及待,跟着开口。 “三哥,带上我吧!我脑子灵活!” 年纪最小的李雄,也跟着开口。 “三哥,带上我吧!” “三哥,带我吧!” 众人纷纷拍胸口发誓,人人奋然,人人满脸的迫切。
要不是张三带路,他们还是街上的混混地痞,哪里有这么好的命,一夜翻身! 金陵讲武堂,皇帝是校长,进去了就是天子门生,非同一般。 “你们以为,金陵讲武堂是藏污纳垢的地方吗?什么阿猫阿狗都能去?” 张正思脸色一板,放下茶杯。 “平时叮嘱你们,你们偏不听,现在机会来了,你们又不行。怪谁?就说你李雄,你大字不识一斗,百家姓都读不下来,你不行;邓飞,你家里有老娘,你是独子,身子又弱,你不行;宋福宋贵两兄弟,识几个字,但身手也太差了些,不行。” 张正思一番评论下来,院中众人愁眉苦脸,沉默了大半。 人人都知道,人人都后悔。早知道听张正思的,多念些书,也不至于被张正思否决。 “诸位兄弟,我去考讲武堂,不用陛下cao心。剩下的人,杜二杜三兄弟,王圭、方海和……高虎、高国寿去讲武堂。就这样定了!” 王圭和杜二都上过学堂,家道中落才误入歧途。杜三、方海、高虎、高国寿四人都识文断字,高虎虽然差些,但会骑马,功夫好,也不是一无是处。这些人去,基本的考核肯定可以通过。 这几个兄弟再不行,也总比临安城的那些个纨绔强吧? 况且,讲武堂的学习时间肯定不短,这些兄弟可以好好学学。 “听三哥的!” “都听三哥的!” 杜三、方海、高虎、高国寿四人纷纷点头称是,都是眉开眼笑。 “兄弟们,不要垂头丧气。” 张正思看着闷闷不乐的其他一干人等,语重心长。 “去了讲武堂,学好了本事,那是要上战场,有可能小命不保,不是去享福。再说了,总有一些兄弟要帮着照顾家里。要不然,前面的兄弟们也不安心。兄弟们,你们说是不是?” 众人面面相觑,脸色都是好看了许多。 “三哥放心,我们都听你的!” “我们都听三哥的!” 众人纷纷点头,先后说了出来。 “好了。喝完茶,都回去和家人好好过节。今天是除夕,我可不留你们。” 张正思呵呵笑道,院中又恢复了热闹。 “老三,我们张家,终于翻身了!” 众人离去,张二扶着已有身孕的妻子,擦起泪来。 弟弟是新皇跟前的红人,还成了朝廷命官,这真是喜从天降。 “老三,嫂嫂以前对你不好,你不要见怪。穷日子过多了,没有眼力劲。你千万别放在心上!” 二嫂挺着大肚子,瘦黄的脸上有些尴尬。 “嫂嫂,一家人说这些干啥。放心吧,日子好起来了!咱们一家人,包括我的侄儿侄女,都不会再受苦了!” 张三动情地说道。 这个时候,他莫名地想起《史记.苏秦列传》中的一句话来。 嫂嫂,何前倨而后恭? 张三暗暗摇了摇头,抛弃这些“卑劣无耻”的龌龊想法。 雪花缓缓落下,寒风拂面,张三坐在院中,端着茶杯,却心潮澎拜,心里一阵阵的憧憬。 苦难卑微的经历已经过去,迎接他的,又将是怎样一番新的人生? “三哥,皇帝指挥禁军在城中救助流民,怎么办?” 王圭进来,大声喊着,张正思“腾”地站了起来。 “还能怎么办?叫上兄弟们,马上去帮忙啊!” 皇帝爱民如子,可谓是天下一等一的明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