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七十章 (第3/3页)
/br> 此举可谓大胆,有些不在意他这位寿宁伯的意思?还是豁出去了? 不过,他依然非是对此不满,他已是出手了,难道还要别人不反抗不成? 他不满意的是,在常伯凯话之后,未曾有人出言喝止,满堂之下的班头差役,都无人和他配合的,终究不是自己的地头。且好似,他这位寿宁伯,牌面还是太了些啊。 “啪~” “肃静!” 张鹤龄猛然拍下了惊堂木,喝道:“来啊,再敢有人喧哗,给本伯打将出去……” “威~武~” 这时,衙差们反应过来了,随着张鹤龄的话音落下,配合着鼓起了堂威。 声音渐息,堂内终于再次恢复了安静。 不过,堂下磕头的人,倒是依然磕着,只是,没有了方才的咚咚之声。 张鹤龄重新将目光投向了常伯凯身上,不得不,这位能成晋商代表的常东家,思路清晰,行事果决,值得称道。 可或许是考虑利益的时候多了,接触官场官员的时候多了,反倒有些限制了他的思维判断。 张鹤龄暗自不屑,冷声道:“常伯凯,尔等过于大胆了!” 常伯凯低着脑袋,瓮声回道:“寿宁伯,非是草民大胆,实是草民只求寿宁伯给条活路……” “哈哈!” 张鹤龄陡然一笑,笑得极冷,道:“按,尔等于公堂之上这般臆测本伯,更有诋毁本伯之意,本伯当给尔等些教训,以彰公堂之威,朝廷勋爵之威仪。 但今日,当着李大学士、张府尹,以及堂内堂外的差役百姓之面,未免让尔等刻意煽动误导得逞。本伯暂且给尔等记下,稍候再一并发落。 此前,本伯先让尔等心服口服,死也死个明白!” 常伯凯坚决道:“若真有罪,草民等绝不抵赖求饶,可无证无据,只凭这般……全然如臆测之下的记录,让草民等不服,草民也绝不认……” “好!” 张鹤龄点点头,正要继续道。 此时,李东阳突然蹙着眉道:“寿宁伯,将‘证据’拿来与本官一观……” 张申不经意的笑了笑,突然对接下来的一幕,有些期待起来。 他有些想看张鹤龄接下来是何表情了,会不会尴尬,会不会不好意思? 不是他不厚道,想看张鹤龄笑话,再,公堂之上也非是看笑话的地方。 实在是张鹤龄这子,太过坚决了,此番还将他排除在外。 当然,他知道张鹤龄是为他着想,且张鹤龄还“蛊惑”了李东阳,直接拿到此刻的主审权,其实也是为李东阳着想。盖因为,他和李东阳二人,皆是真正意义上的正统文人。 不过,他与李东阳不同之处在于,他知道,张鹤龄是怎样人,而李东阳不知道,或者,不敢想罢了。 现在,张鹤龄一份“证据”出来,张申不用看便知道,这所谓证据是甚么。 而李东阳,却是要亲自看看。 哈哈,也不知,等会儿李东阳若是看到那些‘证据’会是如何反应。 张申饶有兴趣的看着,只见张鹤龄淡定异常,朝着下面挥了挥手。 堂内记录的文书赶忙上前,拾了起来,送到了堂案之前。 这一看之下,李东阳的脸色顿时发黑,他眉头蹙的越来越深,只翻了三四页之后,便再无兴趣再看下去。 察言观色的本身,商人们从来不缺。 便在李东阳神色变化之间,堂下的常伯凯喊了起来:“草民等叩请李学士作主……” “草民等叩请……” “……” 李东阳未曾表示,看也不看下面正喊着的商贾东家们,他一双眸子,带着几分锐利,直视着张鹤龄,似乎是要等张鹤龄给他一个解释。 张鹤龄淡淡的笑了笑,便要解释。 而此时,大堂门前,有人影晃动,似乎有些动静,张鹤龄不由看了过去。 是张海排开人群,正朝着他这边看呢,在张海身边,还有一名锦衣卫和一名兵马司兵丁模样的人。 视线相对,只见张海点零头,张鹤龄心中顿时了然。 他转向李东阳道:“李公稍等……” 张鹤龄也不等李东阳回话,朝着堂外便高声宣道:“传锦衣卫东城千户所百户张海,东城兵马司……”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