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一章 (第2/3页)
r> 之前那所谓因证据而行动的所谓证据,大概就是方才堂上给那些商贾看的那几本了。 他也看了啊,那叫甚的证据,正如那些商贾所言,全然是凭着猜测自己记录下来的,无丝毫确凿佐证可言。 然而,就是用这样的证据,张鹤龄便就下了令,且是在他这个主持此案的大学士毫不知情之下,动了手。 如今呈上的所谓证据,这些账册,看起来倒是记录颇为详实,不再是原先那般粗陋的东西。 但李东阳现在根本不敢对这份证据的真假,抱有太多的希望。 而看张鹤龄的样子,显然,真假无需多做考虑,查封而来的,必需为真的态度,太过明白了。 种种之下,有些超越了李东阳心中的某一条线了。 当然,官能当到他这个地位的人,非是那种恪守律法规矩,必须讲实证的人,可他依然不敢想象,张鹤龄和他的这帮手下们,能如此大胆。 更甚于,在他这位大学士面前,明目张胆。 难道,他便不考虑考虑我这位大学士的真实态度,或者,他是认为,之前私下谈了那番话,已是让他无需再确定我的态度? 还是,这般先斩后奏强行办成既定事实,使得我只能被裹挟。 突然,李东阳心中没来由的有几分逆反之情。 可尚未等他再做坚持,张鹤龄已是先开口话了。 张鹤龄迎着李东阳的目光,淡然异常,道:“李大学士,事实已俱在,喊冤与否认,已是无济于事。吾等皆非闲人,您看,就莫要在慈旁枝末节之上再过纠结了。 下官以为,事实俱在,今日公堂已可暂告一段落,可将其尽数收押。证据中所涉人员颇多,待吾等上奏陛下,再行请示如何处置,可好?” 李东阳眉头蹙的化也化不开,他对张鹤龄的恣意又有了新的认识。 好在,张鹤龄还知道所涉他员要请示陛下再行定夺,也好在是他主持,否则他不敢想象,是不是张鹤龄还会直接命人,将那些所谓所涉人员尽数拿办了。 可即便如此,李东阳身为此案的主理之人,一时也为之惊叹。 正在李东阳凝重犹豫之时,堂下的那些商贾们一看这架势,心中更是一突。 昏暗无光是如今他们心底里最真实的写照。 此时,他们反而好似彻底豁出去了,求饶声渐渐消失,常伯凯抬起头,态度转而有些生硬道:“李学士,张爵爷,草民等虽只是一介商贾,也未敢言为朝廷做过多少贡献。但草民等从商,少的十余载,多则几代数十载,往日为朝廷,为诸位朝廷中的老大人们,也算是尽过几分心力。 于草民等营生之后,上至达官贵人,中有掌柜伙计,下至庶民百姓,所涉的牵扯可谓极多。草民等便是被冤枉治罪,本只是事,也不敢言自家有多重要。 可若是真就这般将草民……草民担心,朝廷的规矩不在,律法的威仪不在,且更甚者,朝廷以及和草民等所关联之处,动荡不堪,还望……” “哈哈!” 张鹤龄陡然发笑,笑的肆无忌惮且颇为猖狂,将常伯凯还待继续的措辞,打断了去。 一时间,张鹤龄不由对常伯凯又高看了几分,但同时,也低看了几分。 不从证据上去辩驳,且大概是确定了他的态度之后,直接从根本上去发难。 对,发难,也或者可称为威胁。 威胁何来,官面上的人脉是其一,京城及地方郡县之中营生所关联的人和事是为其二。 甚至,张鹤龄还从他的话中,听出了几分破罐破摔的态度。 可张鹤龄颇为不屑,这位常伯凯常东家,太过高估了自家,低估了旁人。 当然,或许淬对如李东阳这般考虑的大臣有些用场,但对张鹤龄而言,他对这所谓的影响及后果,并不太在意。 在张鹤龄看来,非是在我掌控之下的平稳,不是真正的平稳,不要也罢。 “望李学士,张爵爷,给草民等商贾……” “啪~” “闭嘴!” 张鹤龄收敛神色,在常伯凯又是一言之后,他猛拍惊堂木,厉声喝道:“狂悖、狂妄、嚣张,朝廷赋予尔等的宽容,皆被尔等当成了肆无忌惮的本钱。 于公堂之上,面对确凿之实,竟敢当众拿这些朝廷给与的恩荣来威胁本伯,威胁李大学士这般社稷大员,何等可笑,又何等可耻。 前有诋毁朝廷勋爵大臣,后有威胁朝廷命官,若不加以惩治,我大明威仪何在……来人!” “在……” 常伯凯还没等继续讲理,就见张鹤龄已是执签下令,几名衙役忙应命上前。 手中的水火棍被紧紧的握在手中,这一番情状,堂内堂外的人,尽皆明了。 “李学士,寿宁伯,草民……” “给本伯打……” “重打二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