佞幸:我的姐夫是皇帝_第二百七十二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七十二章 (第2/3页)

/br>
    张鹤龄笑了笑,继续道:“何况,张某并非乱为,只是顺序上稍做了些调整罢了。您看,如今此案不是已顺利许多?”

    李东阳颇为无语,道:“确如你所言,顺利了,可办案哪有先定罪再反来搜证的道理。你便未曾想过,若是你所定为误当如何?又让别人如何看待与你?若是人人效仿……”

    “怎会有误?绝然不会啊!”

    张鹤龄笑道:“李公,很多事皆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便如朝廷里很多官员一般,大家都知他们贪了脏了……”

    “好了!只谈此事,莫要扯远了!”

    李东阳不敢让张鹤龄继续延伸下去,忙是摆摆手打断了张鹤龄,他缓而道:“老夫也只是想,更符合规矩,符合章程一些。便是按着规矩,也无非多些时日罢了……”

    张鹤龄摇摇头,道:“李公,您的时间宝贵啊,张某也非是闲人。何来在此事方开始之时,便耽误工夫。左右结果皆是一样,先后顺序有些许差异,又有何妨。

    再者,李公,张某一直来便信奉一条,也是张某的为事准则……”

    “和蠢货讲智谋,和智者行粗暴!”

    “……”

    李东阳闻听张鹤龄的所谓为事准则,颇为无语。

    张鹤龄也不在意,淡淡笑道:“张某自问,脑子不算太过蠢钝,但若比起朝中的人,张某自认差了许多。便是如那常伯凯这般商人,很多地方也非张某所能及。

    故此,张某从不以己之短攻彼之长。既有更为简单的方式,又何需和他们招来招去的过个三五回?

    张某可无丝毫做话本里塑造的那般青老爷的想法,莫非,李公想博个明察秋毫的刑狱之名?”

    李东阳没好气道:“老夫已是内阁大臣,一品大员,难道在你看来,便是这般浅薄?”

    “哈哈,当然不是,正因张某知李公非是虚名之人,方才敢这般行事。”

    张鹤龄话间,笑意依旧,淡淡道:“如今便很好了,案情明了,已可上奏陛下。至于后续,那些证据上所涉及的官员该如何,可请陛下定夺了……”

    突然,李东阳问道:“张长孺,对那些官员,你有何想法?”

    张鹤龄摇头道:“张某即便不考虑所谓朝廷大局,但亦从未想过,要将所有人一棍打死,但前提是,人要有底线,且要对得起陛下对的起朝廷的信重。

    更莫要在有利于朝廷的事上,过于掣肘,无论主其事者是何身份……”

    “老夫明白了!”

    李东阳心里暗叹,缓缓点零头。

    “老夫这便进宫,向陛下上奏……”

    “李公莫急!”

    张鹤龄拦了拦道:“可稍等片刻!若张某所料不差,很快,陛下便会召见您,与其此时请旨进宫,莫不如先想想,稍候入宫之时,如何与他人奏对……”

    李东阳微微一怔,转念间便是恍然。

    “你是何想法……”

    “李公,张某先与您通报一声,或许稍候入宫,张某会颇为粗暴,还请李公莫要计较。”

    李东阳不置可否,只听张鹤龄继续道:“张鹤龄为人粗鄙,且权欲极重,此番陛下授命李学士主理此案,可张鹤龄仗着陛下的恩宠,屡屡与李大学士为难,更是行事粗暴,在案情的主导之上与李学士争锋。

    李学士,若是张某压了你的风头,有损你大学士的威仪,还请多多恕罪呢!”

    李东阳又是怔了怔,此时,看向张鹤龄的神色,格外的复杂。

    “报……”

    没多会儿,正在张鹤龄与李东阳又交谈片刻之后,在二堂外,传来的传报的声音。

    张鹤龄淡淡道:“来了!”

    “启禀李学士、寿宁伯,宫里来人,召李学士、寿宁伯进宫见驾,内宦已在前衙……”

    ……

    早些时候。

    便在顺府大堂还在审案之时。

    皇宫门前,陆续赶来了几辆颇为精致的马车。

    一行人似乎是约好了,下了马车之后与宫门守卫交谈。能将马车直接行至宫门之外,自然是在朝中多少有些分量的官员。

    前来的官员最低都是五品,更有尚书大员存在,且他们非是要直入宫廷见驾,言称要去内阁,宫门守卫自不敢怠慢。

    接着一行人便入了宫门,在侍卫的引领下,赶去了内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