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177章弘道五年 (第3/3页)
gcontent2'> 对此,陆渊能说什么呢? 只能研究武道外身之余,多花些心思,督促李良练兵。期望着能早日练好大军,然后带人去援助平贼了。 而在邵阳府局势日趋稳定的时候,弘道五年十月十六。 北边巴陵城下,已经对峙数月的朝廷大军和周苗联军,终于爆发了一场大战。 双方将近十万人,在城外列阵而战。 武成侯上官明亲冒箭失,率领精兵突阵,连破苗人左翼三阵,逼的周国左柱国大将军不得不亲自出来阻拦,两人在万军之中决斗。 同样五毒教圣女蓝彩儿,也率领守军出城助战。但被济慧圣僧领兵拦下,阻于城门之处,两位先天宗师同样展开决斗。 稍后,上官明虽然拼尽全力,但到底是新晋宗师,比不过那位左柱国大将军。 因此与其力战半个时辰之后,依旧不免为其重伤,败退逃离。 但借此机会,朝廷精锐之师已击破了苗人。 那些由山民组成的苗兵,哪怕整训了数年,但依旧改变不了民兵的性质。此时面对朝廷的精锐大军,根本就扛不住。 才撑了半个时辰,敌军整个右翼数万苗兵,便被击破。 受到此牵连,渡河南下的周人精锐也被苗兵裹挟,跟着败退而去。 那位周国的左柱国大将军,虽然取得了决斗胜利,击退了上官明。但面对这个大军的败退,也无力回天。 未免陷入大军围攻,只能无奈退去。 而同时,那位五毒教圣女也不敌济慧圣僧,败退回城。 但城外大军惨败,自家圣女又被人击败,城内苗人守军士气大挫,被济慧圣僧抓住机会,以佛光妙法破开城门,领兵杀入城中。 蓝彩儿无奈,只能再次出来阻拦。 但交手数十合后,再度被击败,若非城内教众拼命阻拦,险些连命都丢下来。 至此,蓝彩儿再也不敢在城中停留。 趁着朝廷大军还没彻底围城,留了一部分人殿后,就率着万余残兵逃出了城,朝着联军溃军所逃方向而去了。 济慧圣僧则趁机收复了巴陵城,洞庭郡城由此光复。 此战,朝廷大军斩贼两万,俘获两万,自身损失却不足一万,可谓大胜。 最关键的是收复了郡城,这对于全郡朝廷阵营的士气来说,无疑是一个极大的提振。 对于西边后路被断的平蜀大军来说,更是意味着生命通道的畅通。 有了巴陵城,此时朝廷已经可以尝试着,向江北运兵运粮,恢复平蜀大军的补给了。 不过此事想要做到,还是有些艰难。 因为周苗联军败退之后,并没有彻底撤离岳阳府,而是收拢了八万残兵,依旧盘踞在石阳、安乡一带,威胁着长江水道和郡城。 不把这股贼军彻底赶出去,平蜀大军的后路根本称不上安稳。 只是经此一战后,周苗联军,便彻底熄了和朝廷大军野战的念头。 撤到了石阳、安乡两县之后,便立下营寨,结城自守,根本不与朝廷大军正面对战了。 以他们的实力,靠着朝廷剩下的九万兵马,也无力讨平。 岳阳府内的局势,再度陷入长久的对峙之中,还是看不到哪一方获胜的希望。 在这煎熬且漫长的对峙中。 弘道五年十一月上旬,陆渊派出去建安郡和南海郡招兵的弟子们,也终于陆续返回。 等最后一人回来后,庐阳府外的军营中,又多了三万新兵。 是的。 在得了陆渊授意后,他那些前去招兵的弟子,并没严格按照两万的员额招兵,而是只要符合要求,就全都招募。 如此一来,新募之兵的人数便破了两万,足有三万两千人。 同时,隔壁豫章郡秋稻再次大熟,粮价下跌。 孙思文按照陆渊原先的嘱托,又派人去收购粮食,花了六十万两银子,买回了七十万石大米。 算上庐阳府内的秋收,新募大军的军粮,也勉强算是解决了。 弘道五年十二月十七,陆渊听到消息,南海郡南海派的掌门严望秋,应朝廷邀请,出任国师之位。 南海派继白凤寺后,成了江湖上第二位与朝廷结盟的宗师。 十大宗师计划内,再多一人。 至此,朝廷阵营中,先天宗师已有七人。若是算上陆渊与杨景,那便是九人了。 十大宗师,只差一人,便可完整。 同月年末,陆渊收到金陵那边传来的消息。 据闻朝廷已遣使者北上梁国,似乎有与该国讲和结盟之意。 面对周国的灭国之压,梁越两个死对头,渐渐也有了合作之势。 为了保护国祚,朝廷也是拼了。 整个弘道五年,便在这纷纷扰扰之中,走向了结束。 陆渊也如往年那般,在孙思文家蹭了个新年,因为孙府添了个大胖小子的缘故,今年更增了些喜色。 欢欢喜喜之后,迎来了弘道六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