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要篡位了 (第3/3页)
中。
陆渊接过,然后翻了起来。 旁边孙思文则继续道:“其中洞庭郡十府,原本江南九府之地,有四十二万户,二百一十三万口人。北伐之后,收复了天门府,后又接受了汉中郡三十万户移民。 如此一来,全郡十府,便有七十四万户,三百八十一万口人。 而后便是西川郡三府,此三府原本就是多山地,为穷困之府,后又经受战乱,户口更是凋敝。 不过后来大王往那迁了五万户汉中之民,六万户西川之民,使得当地户口重新丰沛。 如今清点原籍户口以及两郡移民,西川郡三府,如今已有十六万户,八十三万口人。 最后便是襄阳郡四府。 襄阳郡本就是富庶之地,坐拥汉水长江航道,水运便利,又为三国交界,南北商旅皆经由此处。 郡内受两水灌既,良田连陌,不知养活了多少人。 经过统计,襄阳郡虽然未接受移民,但原本四府之地,哪怕是遭受了一轮战乱,却依旧剩下了二十万户,一百零七万口人。 如此三郡合计,我长沙国已有一百一十万户,五百七十一万口人。 户口百万,地广万里,长沙已然称得上天下大国了。” 孙思文最后用一股骄傲自豪的语气,做出了这番总结。 确实。 有一百一十万户,近六百万人,占地三郡一十七府,疆域万里,有雄兵二十四万。 这等实力,相较于宁海、南海二国,已经是翻倍,甚至数倍的国力了。 而如果是西川、汉中这种小国,那更是十倍以上的国力差距。 若是算上洞庭郡西南的西南诸夷国,那更是天上的皓月与星辰,光亮不可相提并论。 甚至就算面对周、梁、越这种大国,哪怕面对实力保持良好的梁国,陆渊也有对方十之一二的国力。 换做越国,那更是三分之一。 这等实力,怎能不算得上大国了? 陆渊听完这份统计,心中也是忍不住生出此念。 辛劳这许久,奋斗多年,自己总算开创了一方大国,这种成就感,自然不言而喻。 不过高兴得意之余,他却也没忘了如今局面,因此只是稍稍欣喜了一会,又收整心情道:“国内能如此兴盛,多赖孙兄等贤臣相助,我长沙方能有此景。 然则如今时局多艰,风云诡谲。 自武安侯崩后,越室再起动荡,似有灭亡之危。 这诸多纷乱之下,天下兵戈,随时可能再起。我长沙国身处越国之侧,又为其藩臣,绝无法置身事外。 若真生兵乱,必会牵扯其中。 此时安稳之日,实不知能维持多久。 故而趁着这仅存的太平之时,望孙兄等贤臣,能多为国用心,与我一同度过此难。” 这几个月来。 随着陆渊令鸿胪寺派出各方使臣与探子,去往各国探查,收集消息后。 天下各国的消息,便接连不断的传回了长沙城。 这其中,犹以李廷敬从金陵城传回的消息,最让人感到忧虑。 自武安侯死后,没了白梦阳这位擎天之柱,越国朝廷那边,不仅没有为此夹起尾巴,好好的度过这段难关。 相反,在这危急时刻,金陵城内,却是刮起了一阵萧氏德尽,致使天下丧乱,越国衰败至此,国祚到了轮换的时候的流言。 与这流言一同传开的,还有另外一则。 据传长洲县内,同一夜内,有数十人梦到大日升空之相。果然,到了次日,县内有数千人看到了金乌横空,神兽祥瑞。 同时在金陵城内,有神鸟飞来,落于一土丘,吐下一玉,上书沉字。 当今越国皇室,便姓萧。 而长洲县,乃是当今大将军沉丘,所在的沉氏一族的族地。 金乌乃是太阳,金乌横空,不就意味着天有二日,该有一日需亡吗? 金陵城内,神鸟在土丘吐玉,玉上面还写了个沉字。 一个丘,一个沉,这说的不就是大将军沉丘吗? 这两则流言相互传播印证,直接在向世人暗示,萧氏将退,沉氏当兴。 越国,该到了改朝换代的时候了。 那位大将军沉丘,在武安侯死后,不知为何,已经开始迫不及待,想要取代萧氏,成为这江东四郡之主了。 作为国中右相,鸿胪寺就在孙思文的管辖之内,所以他当然也清楚金陵城那边发生的事情。 而作为熟读史书的人,孙思文哪能不清楚,如今的流言在预兆着什么? 此时是流言,然后是祥瑞,接着就该是百官劝谏,沉丘封王,皇帝下诏退位,越国禅让了。 篡位的一套流程走起。 不,对于临江世家来说,这应该不算篡位,只能说是选举投票,把无能的萧氏选了下去,然后换上了更为合心意、也更加强大的沉氏罢了。 这是民心民意,算不得篡位。 但即便如此,对于前半生是越国人的孙思文,此时听到越国将亡的消息,心中依旧复杂难明。 不过作为右相,他并没被这些个人情绪左右,在听到陆渊的话后,立刻郑重道:“大王以国事相托,信重于臣等。受此重任,臣等我有殚精竭虑,以报国事。敢不为大王效死。” 这话说的斩钉截铁,情深意切,全无犹疑。 陆渊闻言,也不由欣慰动容。 果然,关键时刻,还是自家好友靠得住。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