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279.乱世一页经,北地虎狼,天人化生(大章-求订阅) (第2/4页)
一辈人还勉强相传的时代。 许久 又许久. 长孙三娘的手软了下来。 呼延保长叹一口气,抹去眼角泪水,旋即又传了族中一些顶梁柱来此。 这些呼延家的顶梁柱们纷纷跪下,朝着刚去的老太太叩首。 呼延保忽道:“老太太有遗命。” 众人肃然。 呼延保继续道:“老太太说是过年当天,需得在屋里摆一桌,但却只留一张位置。” 众人默然,满脸疑惑. 呼延保却是知道原因的,老太太说“当年那个人也是这个时候离开的,唯一的遗憾是没能在离开前再与他践行,没有能够让他过了年再走”。 家族中一个书生模样的男子,忽道:“族长,老太太既去,那后事如何安排呢?” 众人都仰起头。 老太太仙逝,其实大家都有所预料。所以,悲伤之情其实并没有多少。至于“在过年当天摆一桌”这种遗命,想来是某种牵挂,他们也无意多问。 众人更担心的是此时的局面。 老太太在外素有威名,她在的时候,许多人不敢放肆,她若走了,那又会如何? 呼延保沉吟了下道:“秘不发丧,然后举家迁移,从东海水路直往燕云一带,然后去往大荒。 至于此间的骏马,便都贱卖与他人,换的黄金白银,然后撤离。 我呼延家强大之处,并不在于这些马,而在于呼延家祖传的驯马之术,在于老太太留下的驯狼之术,只要有这些在,我呼延家必在北地草原崛起,壮大!” 他果决无比。 而事实上,呼延家真正的宝马都已经在这些年里悄悄带到了北方,留下的凡马就算再多也只是累赘。 忽地,有一个魁梧男子,道:“大兄,老太太说要让人镇守老宅,这怎么办?” 呼延保扫了扫众人,这里的人都是呼延家的重要人物,也都是一荣俱荣一辱俱辱的人,信得过。 他想了想,道:“镇守? 我呼延家若去,官府必不放过我呼延家任意一处家产。 老宅岂能守住? 可若不去,那便是断了我呼延家的未来。” 他长叹一口气,又道:“所以,这老宅自是不留人了。 要留,也留不下来啊。 只不过,老太太虽然没明说,但我却猜到老宅之中必定藏了个大秘密。 你们几位皆是我呼延家的重要人物,我们一同来寻找这个秘密,然后将秘密也带去北地,由此成为我呼延家的一张底牌。” 这话虽违逆了尊长,但却是为呼延家整个家族考虑,众人皆是没有意见。 旋即,一众人秘不发丧,以寒冰以及舌下冷玉维持尸身,同时开始飞速探查老宅的秘密。 探索的进程并不慢。 两天后,众人在老宅屋下发现了一间密室,但密室入口却被铁水封堵。 众人花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破开了铁水,却见到了五块石碑。 碑文古怪,入目之后,大脑一片混乱,也不知是写的什么。 众人带上,便要离去。 但呼延家却也存着人杰,之前那位书生打扮的男子在一番搜探后,却又发现这密室之下居然还有密室。 众人又一番好找,在破开第二扇地下密室大门后,却发现这尽头的密室里藏着一个古怪的东西————门。 那是一扇木门,斑驳,陈旧,且极重。 “大兄,这是什么?”魁梧男子问。 呼延保也不知道,但他想起母亲所说的那位元帝,便自然知道这门必定是宝贝中的宝贝,于是道:“这定是无上至宝,带去北方就是了。” 想着,他或许是感觉到了母亲临死前的郑重,心底有些发慌。 于是,呼延保又取出母亲给与的画轴,在密室一展而开,显出一个少年模样。 在众人看来时,呼延保道:“这些宝物,便是此人所留。此人在过去,乃是力量通天的人物,他也是老太太等的人。 今后,我呼延家将他视作祖宗供奉,年年祭祖,需得将他放在最高处。” 月余。 一切妥当。 呼延家海船也已备妥。 随后,一夜之间,整个呼延家便消失了,空留下一些仆人照看着马。 而老太太的棺椁则是随船北去,将安葬于那茫茫的草原之上。 海船晃晃悠悠,忽地内舱传来呼延家众人的笑声,呼延保看着塌上小妾,柔声道:“辛苦了。” 旋即,他又抱起那刚刚分娩而下的男婴。 男婴不哭不闹,一双眸子深邃的好是黑色的汪洋,他居高临下的和呼延保对视,看的呼延保甚至觉得有些怪。 而这怪诞的心思才刚产生没多久,就被打破了。 因为男婴恢复了正常,哇哇啼哭起来。 三春天,中京皇宫之中。 肥头大耳的皇帝嬴末正御女,观刑。 随着死刑犯脑袋的被斩落,那皇帝却也是开心的叫喊一声,继而踢开宫女,大大咧咧地往龙椅上一座,气喘吁吁。 这些死囚被称为“供御囚”。 天子尤其喜欢在做那事儿的时候,看着这些死囚被砍头,那会让他感到刺激和兴奋。 他已经在皇位上坐了整整八年了,只感到身子越来越虚弱。 嬴末心底瘆得慌,他觉得自己荣华富贵还没享受够,他怎么能死? 他要长生,他要这片土地的百姓永生永世供养他。 这土地上所有的美女都是他的,所有的宝物都是他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一切都该是他的。 他是皇帝,他是这片土地的主人,他怎么能死? 嬴末想起“宣帝”的一些传说,他也不知道西方有什么,只知道西方可能存在“长生不老”的法门。 而此时,一个名叫高坊的宠臣许是为了得到更多信任和更多权柄,便在进言时添油加醋,说西方有神母,神母有不死药,若遇神鸟相迎,便可得见神母。 高坊又言,信誓旦旦说“宣帝”曾见过神母,并“执白圭玄璧以见神母,献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