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炼精化气秘法(一) (第3/6页)
上、下頜骨同時動。叩齒一方面能集中精神,另外一方面能強腎(腎主骨,齒為骨之余)。過去把叩齒看得很重,說叩門齒是彙集百神,叩左側臼齒是去不祥,叩右側臼齒是戰邪惡。還有金鐘玉罄之說。 叩齒之後是攪舌。舌頭從上門齒中間開始,沿左、下、右、上的方向(女同學先沿右、下、左、上的方向。因男女氣血有一點差異,所以轉動方向不一樣,其實方向轉反了也沒關係)轉三圈,然後反轉三圈。 之後,舌尖依次點下顎、上顎和門齒縫各五十次(過去講點七十二次)。點下顎時注意點到肚臍和命門的連線當中或靠後,點上顎時點向天門。古人把點上、中、下三個點看得很神秘,說開三皇鎖(天皇、地皇、人皇)不能多點,點多了就把鎖簧給點炸了。過去我也沒敢多試它,所以在講課時沿用了傳統的講法。這些年我試了試,點多了也不炸,而且多點對氣機通暢有好處。 點完之後口裡有很多唾液,這時用唾液漱漱口 (人安靜後出來的唾液清涼香甜),分三口咽下。下嚥時要配合意念下送,同時命門一松。咽第一口時,意念從體中直接送到命門;第二口,意念從左邊(女同學從右邊)劃個弧形下到命門:第三口意念從右邊(女同學從左邊)劃弧下到命門。 8.丹田起火。把手使勁搓燙了,捂在肚臍上。(如果穿著單衣,就感覺能熱到肚臍裡面去。)自然吸氣後,憋著氣(不出氣)發"吽(hong)"字音,等憋不住了,再慢慢把氣放出來,再吸氣發"吽"。發三個"吽"丹田裡面就熱起來了。尤其冬天天冷,這麼來幾個很管事。這在過去是丹田起火的方法。練傳統功法丹田氣足了,丹田一熱,真火就發生了。丹田起火也有竅門。拿手反復搓,搓得越快、越有力,就越燙。通過自身的熱氣,加上發音和集中精神,丹田就熱起來了。《八段錦》裡講"想火發臍輪"就是想裡邊有火,臍輪發熱。不光用意念想,還有調動丹田氣的方法。 9.擰轆轤。就把手放到兩側,掌心朝上,指尖向前,身體往前傾一傾,然後兩肘從下往後、再往上這樣轉。肘往上一來,會陰就收縮上提;一下來會陰就放鬆。同時要配合呼吸。這麼轉八次就行了,願意多做兩次也行。 10.把手放回到膝蓋上。 這些準備動作從頭開始,經眼睛、鼻子、嘴,然後到丹田,丹田氣足了,肘配合著呼吸一轉動,氣不知不覺會往後去,背部的氣就往上走,這在無形之中練了周天功。我們雖然不練周天,但做這個動作對身體裡面的氣是有意義的。 這就是總的預備功。後面每一步功的預備功都不完全一樣,還有它特殊的內容。 這麼一準備,精神集中了,氣也開始集中了,周身的氣往肚臍、命門處輸送,同時練津、咽津,聚津成精,把津液化成精送往命門。古人練津液還有很多內容,僅龍虎大丹就有各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咽氣、咽津液,咽津液為龍,空口咽氣為虎。怎樣咽津液、咽氣是有方法和訣竅的,不是隨便一咽就完了。沒有經過師傳的人不知道具體怎麼咽。有的人咽唾液時"咕隆咕隆"響,有的人說不能響。不同的功門中對這些東西講的是不一樣的。同學們先會叩齒和一般的咽津就行了。練直腿坐到三步功以後,可能就會講咽津液和咽氣,同時配合松筋、松骨。現在先不講這些。 (有幾句話想寫在前面,《西遊記》中為什麼不讓孫悟空直接把經從西天取回,而讓rou眼凡胎的唐僧歷經磨難去取,還要有些殘缺呢?書中言道:「常將容易得,便做等閒看」,世人果就如此。象free536兄的帖子中所說的某些人賣真傳密訣,最低3萬元,最高[全訣全法]8萬元!往往有市場,其實近世高賢已將秘訣和盤托出,但我們就是做等閒看,惜哉!在下將高人隱士如此秘法帖出,讀者有幾?讀者中煉者有幾?煉者中持之以恆者又有幾?大道不傳,良有以也。冒昧書此狂言,與諸道友同勉。) (二)正功 1.坐姿要求 自然坐姿:兩腿伸直,大腿、膝蓋和坐具貼實,兩膝、兩腳都要併攏,腳尖微微翹起。軀幹自然放鬆並前傾,鬆鬆垮垮猶如被剔去了骨頭。腰直著或彎著都可以 。頭低著,下頜回收,玉枕微上提。兩手捂在膝蓋上。松肩空腋,肩自然放鬆下沉。 採用自然坐姿練坐功時僅腿上繃點勁,別處都要放鬆,象沒骨頭那樣縮著。這麼縮著肩有點發沉,注意腋窩要空松,頭可以低著,脖子往後挺一挺。命門以下要往後突。一開始上身越放鬆越好,越放鬆,命門越往後突。 練坐功時身體放鬆向前彎著,這是為了把韌帶鬆開。如果身體不松到一定程度,有些問題感覺不到。如,從五樞、維道到居髎這一段都是經脈轉換的地方,也是腹橫筋膜向四肢轉移的地方。一開始肌rou、肌腱繃著勁,當它使不上勁,要換勁、鬆開的時候,髂前上棘這個地方非疼不可。 正規坐姿:兩腿伸直,大腿、膝蓋和坐具貼實,兩膝、兩腳都要併攏,腳尖微微翹起。身體中正,即軀幹直著,和大腿之間呈90o角。兩手捂在膝蓋上。松肩空腋,肩自然放鬆下沉。腰要放鬆,但骨盆和腰不能斜著向後凸。這有一定的難度。剛開始練習時就把身體坐直,則腰部往往不符合要求。所以初練者應採用自然坐姿。 2.動作要求 第一步。吸氣時,膈膜下降往命門擠(膈肌最下點靠近第二腰椎下緣),肚臍、會陰、胯關節、股四頭肌和大腿根使勁往命門縮,命門往後突,身體自然放鬆往下落;呼氣時,身體各部自然放鬆復原,身體也自然恢復原位。如此反復練習。 第二步。在第一步基礎上加上膝。吸氣時,膝關節催胯關節,往命門收。呼氣時,各部位放鬆。 第三步。在第二步基礎上加上腳。吸氣時,腳趾扣抓,腳心內含,腳催膝,膝催胯,往命門收。呼氣時,各部位放鬆。熟練後,還可以在呼氣時腳往外蹬。 第四步。在熟練掌握第三步的基礎上,開始走力貼于脊。頭不能使勁低著,把下頜收住,喉頭回收找玉枕,玉枕以及耳後的骨頭(耳根勁)都用點意念向上提。這麼做氣比較整,為下步練喉呼吸打下基礎。吸氣時,會陰上提,腹部收縮,胸外開並往回含,一齊往背部合,胸和腹都往脊椎上擠。(肚子儘量向回收,彎著腰時肚臍縮進去老深。)不管膈膜下降。呼氣時放開。一吸氣合住,一呼氣放開。 這實際上練的是腰為第一主宰,丹田為第一輔佐。腰放鬆後,要把丹田氣往回收到腰上。但若腰不松,是做不到這一點的。一般等背部有了放鬆的感覺才做這個動作。(見後面"怎樣練好明勁"中的"體察軀幹"。)不是非得有那種疼痛感才算放鬆。坐著兩肩放鬆往外一張,就覺得肩和兩肋好象rou沒骨頭那樣向下墜,似乎要墜到胯骨上。沒疼痛感,有這種感受也可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