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四章 分裂的痕迹 (第2/2页)
菇和豆腐,都被御厨们玩出花来了。 向太后和太皇太后,都很满意,所以冯景在御厨的地位,已经不可撼动。 吃完晚膳,母子两人就在福宁殿帷幕里,说起话来。 “六哥,明日有大臣要陛辞……” “嗯!”赵煦点点头。 “是冯京冯当世!”向太后看着赵煦,说道:“就是母后和太母常说的金毛鼠……” “哦!” “六哥记得,明日殿上,不要表现出什么倾向来,免得伤了老臣的心!”向太后叮嘱着。 虽然,她和太皇太后,都有些不大喜欢冯京。 可冯京到底是四朝元老,而且还是富韩公的女婿。 元老的体面还是要给的。 向太后现在就怕,赵煦这个孩子不懂事,当殿表达出喜恶。 赵煦微笑着说道:“母后放心,儿知道的,殿上无私德!” 对赵煦来说甭管冯京私德怎么样?人品如何? 但人家可是很给面子,也很识趣的! 看到风声不对劲,直接就开始提桶跑路。 这样的人,怎么能加罪? 必须鼓励!必须奖励! 于是,便问道:“母后,既是元老大臣陛辞,依故事当如何?” 向太后沉吟片刻,道:“故事,是当推恩!” 冯京今年已经六十有四! 又是大宋第一个三元及第的状元! 这些年来,在地方上也做的中规中矩。 所以,该有的体面,确实不能少他的。 “那就改知五都之一?”向太后沉吟着,对赵煦说道:“韩相公拜相以来,河南府出阙……” “以冯京知河南府?” 赵煦立刻就像个好好学生一样,认真的点点头:“一切母后做主就是……” “只是……”
“儿不太懂,这河阳府和河南府之间的区别……还请母后教之……” 向太后于是兴致满满的和赵煦简单科普了一下,大宋地方行政级别。 赵煦就像个好好学生一样,认真听讲,也不插话,只等向太后说完,才眨着眼睛一副‘今天又学到新知识了’的样子。 看的向太后受用不已。 于是,她自然而然的就想起了一个事情。 “冯京既知河南府,那他的观文殿学士的贴职,恐怕就不够了!” “得加观文殿大学士才行!” “可观文殿大学士,却是宰相出外,才能带的贴职!而冯京从未宣麻拜相……” “这样的话,为了褒扬老臣,就只能授冯京节钺了!” 文臣的最高待遇,就是生封节度使! 在大宋,大部分文臣哪怕能得节度加封,也通常都是在致仕后。 只有少数中的少数,因为地位、资历以及人望,才能在致仕前获封节度! 在这些少数里少数中,又有特例,可以同兼两节度! 那冯京够资格得节钺吗? 向太后想了想,这头金毛鼠还真有资格! 因为他是四朝元老,也因为他离致仕也只有几年了。 可是,假若封了冯京,韩维恐怕也得给节度才行! 一下子两位使相? 动静太大了啊! 别人会说闲话,觉得她这个太后,不珍重国家名爵! 赵煦看着向太后的神色,问道:“母后在想什么?” 向太后看了一眼赵煦,微笑着道:“母后在想,祖宗法度,国家名爵不可轻授大臣,以免滥觞!” 赵煦点点头:“这是自然!” “可若独授冯京……其他元老,大约不会服气……” 赵煦微笑着说道:“母后为何不再选一个已经致仕的元老,与这叫冯京的大臣,并给名爵?” “这样外人也就不会说闲话了!” 向太后眼前一亮:“六哥怎知这个?” 赵煦眨了眨眼睛,说道:“儿是忽然想到的……” “为什么会这么想呢?”他假装着疑惑的样子。 向太后看着,顿时欣喜起来:“我儿聪俊如此,必可为圣君!” 虽然她已经知道,这个孩子在政务上,似乎非常有天赋,常常能直接找到关键! 所以,如今两宫批阅奏折,都会带赵煦在旁边。 就像昨天,那成都府的事情,赵煦随口一提,就指出了关键! 但,向太后还是没有想到,这孩子居然在人事上也是有这样绝佳的天赋! 居然能灵光一闪,就找到解决的办法! 真是祖宗保佑呢! 于是,抱着赵煦,欣慰而激动,便赏了福宁殿上下。 …… 送走向太后。 赵煦就在女官的服侍下,开始更衣、洗脚,准备睡觉。 坐在御榻上,赵煦闭着眼睛,回忆着上上辈子的一些事情。 文彦博和司马光的联系,已经被斩断,或者说被模糊。 那头老狐狸,似乎闻到了什么味,听说今日都堂都没有去。 而冯京,虽然在两宫面前不得喜欢。 但,他的朋友遍及朝野。 在旧党一系之中,冯京也算是自成一系了。 所以,在赵煦上上辈子,司马光为了拉拢他,在吕公著建议下,给了他一个节度使的名头。 冯京于是心满意足的给司马光做了背书。 文彦博、冯京、韩维、张方平……旧党元老们紧密团结。 司马光、吕公著的地位不可撼动。 一直等这两个人先后去世,旧党才开始正式四分五裂,分崩离析。 但如今看来,恐怕今年之内,旧党就要四分五裂了。 最新网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