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四章 汴京风云 (第3/3页)
> 因为啊,现在的商税,保护的是达官贵人,特别是士大夫集团的利益。
所以,一个姓黄的许州商贾,赵煦自然很容易的就将他和许州知州黄履联系了起来。 “继续盯着!”赵煦吩咐着:“尽快查清楚,这些人到底意欲何为?又有那些人参与其中?但不要惊动他们!” “诺。”石得一拜道。 “汴京城近来还有事情吗?”赵煦接着问 石得一犹豫了一下,才道:“确是有个传说。” “嗯?” “据说左相韩绛之孙,提举成都府路常平公事韩阶在蜀地,似乎有些不法之事!” 赵煦点点头:“我听说过,好像正月的时候还有人弹劾了他。” 在大宋,宰执大臣哪个不被弹劾? 御史台可是有针对宰执的kpi的,没事都给他们找点事。 何况,这种被抓到把柄的事情!? “怎么了?”赵煦问道。 石得一答道:“正月御史弹劾后,朝廷委任了提举成都府路刑狱官郭思查核韩阶违法之事!” “如今,探事司查知,汴京城里有议论,说是有蜀地来的商贾在议论,郭思刻意包庇韩阶,乃欲以此攀附当朝宰相。” 赵煦一听就笑了。 攀附宰相?!韩绛吗? 韩绛都快下台了! 这个念头一起,赵煦就变得严肃起来了。 他站起身来,对石得一吩咐:“去,将这个事情给我查清楚!” “派人去成都,我要知道,当地的真实情况。” “另外,密切关注京城之中的风向……” 赵煦由不得他不敏感起来。 韩绛,都已经七十多了,拖着一把老骨头,给他卖了一年多的命。 他也做了不了多久的左相了。 韩绛的身体,也经受不了高强度的工作。 等他做完了他现在手头的青苗法检讨事务,不用别人说,他自己就会功成身退。 但现在,若有人连几个月都等不了,使手段的要将韩绛赶下台。 那赵煦肯定不会饶了他。 这样想着,赵煦就问道:“对了,石得一,如今东府少一执政,都堂上都有推荐谁?” “朝野呼声最高的又是谁?” 石得一答道:“奏知陛下,如今都堂宰执们,都觉得户部尚书曾布、礼部尚书韩忠彦、吏部尚书曾孝宽等较为合适。此外,御史中丞李常、权知开封府蔡京等人也有被人提及。” 赵煦点点头。 在过去,大宋的传统是执政出缺,常以四入头递补。 所谓四入头,就是权知开封府、御史中丞、三司使以及翰林学士。 但熙宁以后,执政就不再限定在四入头中选拔了。 而是扩大到了所有待制级别的重臣。 而如今的情况,又比较特殊。 因为,赵煦还没有亲政,两宫垂帘,但两宫对大臣们其实了解不多。 像执政这样的重臣选拔,就从过去的天子一言而决,变成了现在的宰执大臣推荐。 也正是因此,才让东府执政难产至今。 那可是一把清凉伞! 石得一低着头,继续说着:“如今朝野呼声最高的,当是户部尚书曾布,还有就是礼部尚书韩忠彦了。” 赵煦沉吟片刻,就在心中说道:“东府执政应该尽快定下来!” 人家章惇这个时候,恐怕都已经在广西那边对着交趾磨刀霍霍,搞不好大军都已经压到边境了。 但汴京这边却还没有选出继任者。 这难免会让朝野人心动摇,也难免会让一些人产生些不好的想法。 搞不好…… 有人想要卡位! 赵煦不得不怀疑这个可能性。 毕竟,那可是一把清凉伞!甚至是宰相的位置! 仔细想想吧。 现在都堂上的两位宰相韩绛七十多,吕公着也快七十了。 他们两个都呆不长。 韩绛最多到今年年底,吕公着撑死还能再做两年。 换而言之,一旦韩绛提前辞相,吕公着被迫替补。 那么,都堂上空出来的就是执政,而是大权在握,实际上辅政的右相! 每个人都有机会! 由不得别人不起贪念啊! 今天卡文卡的脑壳疼。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