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一一二 皮影戏 (第2/2页)
白色的帷幕上,首先出现一只吊睛老虎,跳跃腾挪,端的是威武雄壮,接着出现一个彪须大汉,高大魁伟。 随着二胡声的想起,铜锣的声音开始加入到其中,一个浑厚有力的男声拉开嗓子,经典曲目,武松打虎开始了。 “冷冷十月天,北风紧紧吹; 昏昏落日时,武松野店醉; 一手拿棍棒,敞衣挺胸膛; 踉踉又跄跄。醉步上景阳; .... 铜锣响震天,就像庆丰年; 勇杀大虎回,众人同称谓; 武松是好汉,今日打虎归; 好汉是武松。雄威万古垂;” 台下,不管是以前看过皮影戏的,还是没看过的,一下子全都安静了下来,盯着帷幕的眼。眨都不眨一下。 不大的帷幕上,制作精美的皮影人在上面栩栩如生,配着咿咿呀呀的唱腔,让人沉醉其中。 随着时间的流逝,看台下的人全都摇头晃脑,沉浸在精彩的表演中。 角落里,清璃靠在一颗银杏树上,看着场中的目光满是怀念。 上辈子,在她的家乡,还保留着很多古老的传统。记得她六七岁的时候,他们苏姓的族老决定重建祠堂,恢复族谱,联系了当时分出去的两支同族。 那一次,所有的苏姓族人欢聚一团,等祠堂建好后,七天七夜的大戏来了。 当时请的是省内两个有名的戏剧班子,一个是花鼓戏,还有一个是皮影戏。 两场风格不同的戏曲打擂台,十里八乡的人收到消息后。拖家带口的赶了过来。 清璃家后面的农田里,连着半个月灯火通明,台上咿咿呀呀的唱着,台下的人摇头晃脑听着。她和一帮孩子,在后台里乱窜,看见一个青衣在化妆,好奇的跑了过去。 唱青衣的那个人还给她眉间点了一颗鲜红的朱砂痣,坐在小凳子上,看着他们穿上漂亮的服装。浓妆艳抹的走到台前,很是羡慕。 村里给每家每户都安排了几人住进来,她家安排进来的人刚好是那个唱青衣的,每天天刚亮,青衣就会起床吊嗓子,练功夫。 她当时还好奇的问了,为什么每天都要练啊,这样不辛苦么? 青衣说了很多话,好多她都不记得了,只记得她闪闪发亮的眼睛和一句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是真的喜欢,真的热爱,才能这样持之以恒,日复一日的每天做着枯燥的练习吧! 看着台上的表演,低声唱到:“你穿上凤冠霞帔,我将眉目掩去; 大红的幔布扯开了一出折子戏; 你演的不是自己,我却投入情绪; 弦索胡琴不能免俗的是死别生离; 折子戏,不过是全剧的几分之一; 通常不会上演开始和结局; .... 不管是折子戏,戏曲还是皮影戏,这些传统的民间艺术,已经开始慢慢退出我们的生活,历史的舞台了。 作为一个传承了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不管失去哪一种,都是不可估量的损失。 我们这一代,还能看见这些传统艺术,可以静静的欣赏,聆听,鼓掌叫好。 可是我们的下一代,下下代呢? 和国际接轨,接触的都是电子化,信息化,生活质量是提升了,可精神却空虚了。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情关系越来越冷漠,电子化充斥着每个人的生活。 像小时候的人与人之间的热情,一家有难十家帮的场景,再也见不到了。 哎,叹了口气,清璃心里满是无奈。 她只是个小人物,芸芸众生中平凡的一员,这样的事情本来不关她什么事情,可今天的皮影戏勾起了她的回忆。 为什么愿意呆在小山村不愿意出去,她只是累了。 一个人在大城市打拼,累了没人心疼,哭了没人安慰,就连生病了想找个怀抱温暖一下都没有。 这辈子,她没什么远大的理想,只想平平淡淡的做个小农女。 让爷爷老有所依,让乐乐和兮兮在没有成年之前可以依靠她。 这样的日子很踏实,很舒服。 “怎么没看见璃璃那丫头?跑哪去了?”吸了口烟,一言突然问道。 莫煜和明远怔了怔,别说,晚饭后还真没看见那丫头。 “好像是没看见,她会去哪?”扔掉手里的烟蒂,明远伸了个懒腰,看着天上的月亮,眨了眨眼。 “我去找她。”四处看了下,莫煜决定去找人。 “我们也一起去看看。”明远说道。 点点头,三人分三个方向开始找人。 明远去了水榭,一言去了家里,至于莫煜他哪里也没去,就沿着花园在找。 看着背靠树干,仰望天空的人,莫煜快步走了过去“怎么一个人在这里?” “没什么,快散场了,我先回去,给你们准备点宵夜,怎么样?”摇摇头,清璃伸手拿下莫煜肩上的树叶,笑着问道。 莫煜想了想,点点头“我跟你一起回去,先去跟爷爷他们说下。” 说完,揽住她的腰往老爷子他们所在的地方走去。 等宵夜吃完,已经快十二点了,兮兮还没吃两口,就控制不住的睡着了。 躺在床上,清璃笑了笑,拍拍枕头,睡觉了。(未完待续。)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