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三章 杀棋 (第2/2页)
> 应府。 短短数月,皇宫里的这位老人,仿佛苍老了十岁。 他能感觉到。 身体的精力在流失,处理奏疏越来越慢,到了夜间,已然很难再秉烛办公,常哈欠连。 就和最深爱的妻子的离开自己一样,付出了一生心血培养的嫡长子离开后,朱元璋仍然没有变化,数十年不变的耕耘国事。 “蓝玉,你怎么变成了这个样子。” 朱元璋苍老的眼神,陷入了迷茫。 对这位爱将,他也是给予了许多的机会,把他培养了起来。 蓝玉也没有让他失望,为国家立下了赫赫战功。 可自己给予了他诸多的机会,无数次让他领兵,结果他却悄然打造了一批,以他马首是瞻的义子将领们出来。 他下令攻打关隘,他手下的将领们,竟然没有人劝他,毫不犹豫的执行了军令。 他想干什么呢。 “唉。”朱元璋叹了一声。 蓝玉辜负了自己对他的信任和培养,也错过了千古君臣的佳话。 自己不应该把西南战事交给蓝玉的。 没想到他的胆子,已经大到了这个地步,竟然敢拥军逼迫自己立皇太孙,再也不是当年那名讨人喜欢的年轻将了。 自己的确是考虑要立皇太孙,太子一系虽是东宫属臣,可也是朝廷重臣。 为了社稷安稳,自己也不能考虑儿子们了。 难道命老二为太子?对老二,朱元璋早就灰心。 不立老二,立老三?那老四又怎么想?太子一系呢,朝廷诸臣呢。 只有立皇太孙是最好的。
可立皇太孙,不能是蓝玉逼迫自己立的。 “蓝玉。” 朱元璋喃喃道。 谁是蓝玉的对手呢。 那些勋贵们,有多少人偏向蓝玉,多少人还心向朝廷呢? 蓝玉的事情,让朱元璋不再对勋贵信任。 蓝玉能有今日的狂妄,有他的性格,也离不开勋贵武将们的跟他的言辞,才给了他嚣张的底气。 朱元璋眉头紧皱。 只能靠儿子们了,可老二是个废物,老三眼高于顶,也是个废物,只有老四拿得出手。 可孤军难支啊。 三个儿子早就不像时候亲厚,多年来互相之间拆台,关系并不和睦。 老二心里不服气。 看谁都不顺眼。 老三动作多,在老大面前不是老二的坏话,就是老三的坏话,以为别人都不知道。 想起儿子们,朱元璋又想到了皇后。 妻子活着的时候,不满的过:“老大的头颅有些偏大;老二的鼻梁又太凹;老五更不好,眉眼犯傻;只有老三、老四,长相叫人看的喜欢。” 可老三不成器。 自己对他给予厚望,为他事前补给了无数的物资,命他带领大军作战,为他安排了大将军护航。 这么有利的条件,竟然寸功未立。 哪怕胜也好不是。 指望不上他。 老四。 想到了朱棣,朱元璋让人取来北平的密疏。 翻阅了几本后,当翻看最新的一本,不经哑然失笑。 “老四还是成器的,知道以什么为重。” “自己有本事,身边也拉拢了一批睿智才干,就看他如何缓和与他两个哥哥们的关系吧。” 燕王府的机密事宜,朱元璋竟然知道的一清二楚。 到底是谁透漏给他的呢? 或者。 燕王府中的锦衣卫,用的什么手段。 种种不提,朱元璋放下了密疏,按照老四的计划,他也想出了一个计划。 北平-山西-陕西。 一网打尽。 是该赏赐北平诸卫了。 朱元璋眉头舒展开,不再为蓝玉的事情伤脑筋。 八月。 下旨宋国公等大批勋贵到地方招民为兵,立卫屯田,如此好事,各勋贵自然踊跃前往。 九月。 立太子朱标之子朱允炆为皇太孙。 十月末。 蓝玉带领大军围困月鲁帖木儿联军。 立宋国公冯胜为太子太师。 立凉国公蓝玉为太子太傅。 …… 十一月初。 蓝玉彻底平定叛乱,带领俘获的首酋班师回朝。 随后。 下诏各勋贵入陕西。 巡检卫所,cao练新兵,开卫屯田…… 件件事情仿佛不相干,武勋们没有人疑心,以为是皇帝的信任,以及西安秦王之事,所以才让他们代替秦王。 锦衣卫指挥使蒋献入宫。 “凉国公并没有满意圣饶赏赐,当众对亲信们,自己不能做太师吗。” 朱元璋挥了挥手。 他不愿意再给蓝玉机会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