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九章 应天府要模仿 (第2/2页)
棣已经开始造反。 所以朱高炽从来没有担心过,有人能仿造自己。 不过既然葛诚问起,朱高炽没有把真正的原因回答,而是为他分析其市场的因素。 “论财富,论市场,论技术,论底蕴,应府是下之最,没有地方比得上。” “但是蒸汽机,在应府没用啊。” “应府又没有煤。” 在大明朝,应府的确没有煤。 不过朱高炽画的圈,包含了徐州,应府的左上角。 徐州要在清末才开始采煤。 或者提前把徐州的煤矿探测出来。 但是探测可不容易。 以当下的技术条件,纯靠运气。 不定十几年都探测不出来。 “可以从其余地方采买。”葛诚笑道。 朱高炽忍不住笑了。 在应府的工业问题上,朱高炽还真的思考过,想到未来自己随朱棣入应府后,该怎么发展应府。 所以经过了大量的构思和比较。 “如果应府有人学北平的工业发展,不但不会促进地方经济,反而会导致衰败,得不偿失。” “这……道理不顺啊。” 葛诚无法理解。 不别的。 就把那蒸汽机卖去其他地方,不也是挣钱?还有蜂窝煤,可以通过运河运嘛。 朱高炽思考了片刻。 在明初。 应府的技术,思想,经济,文化,人文等方方面面,肯定是超过北平的。 那么可以把应府看做是意大利,或者是法国。
北平可以看做是英国。 这么来看的话,从资源分布的环境上,注定了应府是发生不了工业革命的。 英国能诞生工业革命,因为英国落后,经济差,却有符合工业革命需求的地理环境,例如丰富的煤炭资源。 明初的北平也正是如此。 应府。 经济体量高,人口多,土地少,其他资源也少,再多的文化,也弥补不霖理差距。 英国的人力资源相对于稀缺,人均收入差,其他类资源却丰富,例如矿产,人均土地面积等等。 这代表了什么? 代表了商品的成本优势。 北平也是如此。 通过煤炭新兴燃料,带动了经济,会促进各类的商品,而北平人工比应府低廉。 无论北平如何发展,因为丰富的煤炭业,哪怕随着经济的提高,人工价格开始高昂,但燃料一定是廉价至极。 而发展工业离不开燃料,也就是离不开煤炭。 越发展工业,越是需要大量的煤炭,最后就是北平有廉价的煤炭,和高昂的人工,对各类机器的需求越高。 更高效的机器,减少了人工,促进了生产力,廉价的燃料,让工业开足马力,最后可以往外倾销商品。 而应府发展工业,面对的就是低廉的人工,和价格高昂的煤炭。 越是强行上马对煤炭需求大的工业,越是会造成各方面的不合时宜。 就跟法国,德意志诸邦,比利时,意大利等最开始模仿英国的工业革命失败一样。 跟文化,制度,战争,传统等等因素都不相干。 而是由于那些发端于英国的蒸汽机,焦炭技术等,在传入欧洲大陆国家之初,实际运营效益并不如想像中那般理想。 很多情况下的确是无利可图,其奥秘在于这些新技术已经脱离了最适当的应用地点——英国。 “诚叔,蒸汽机伱见过,但是你知道使用蒸汽机的成本吗?” “具体没有了解。” 葛诚承认道。 “当下最大型的抽水蒸汽机的抽力,抽水高度为六七十米。”朱高炽换算过,大概是六马力,每每一马力需要三十斤的煤。 “每个时辰需要燃烧三百六十斤的煤,十二个时辰就是四千余斤,一个月就是十三万斤,只能用在煤矿附近。” “应府用不起。” 这个问题,一直要到技术的突破。 例如瓦特蒸汽机。 让原来蒸汽机的功效提高了不,还把耗能减少了足足一半,从此蒸汽机就可以在世界任何地方得到推广运用,而且有利可图。 即便是那些煤炭价格昂贵的地区,也有能力承受这样的能耗标准。 所以法国这些国家,后续才模仿英国工业革命成功。 “应府适合织造业,吸收大量低廉的人工,刚好促进高度密集型轻工业。” 朱高炽笑道,后面的话他没有。 蒸汽机,蜂窝煤,焦炭炼制厂,铁道等只是开端,北平会逐渐转型为新的生产方式的地区,正是工业革命。 应府要做的是模仿新的生产方式。 但是想要模仿工业革命,缺煤地区的应府,得先做出瓦特蒸汽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