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七章 民国的生活 (第2/3页)
带回京城,专门掌管热河行宫御膳房。 这位张厨师用五花rou加丁香、官桂、甘草、砂仁、桂皮、豆蔻等多味料入味,做出一道味道鲜美的rou菜,并根据季节变换而对调味料数量进行增减,皇上非常喜欢。 由于张厨师是苏州人,于是周围的人为取悦于老大,就把他配置的rou汤唤作“苏造汤”,rou也就唤作“苏造rou”了。 在《燕都食品杂咏》里有赞美曰“苏造肥鲜饱志馋,火烧汤渍rou来嵌。纵然饕餮人称腻,一脔膏油已满杉。” 而现在整个四九城“苏造rou”做得最好的,是在什刹海一带的馆子,据“拔头创”的是东安市场的景泉居。 有皇上的年代,上早朝是一件极痛苦的事,半夜就得起来往皇宫跑,不敢迟到啊,到了还得等老大高兴,起来上朝。 饥肠辘辘的,特别是冬寒风凛冽,冻得嘚嘚的。 什刹海、东华门那边就有人来做他们的生意,把“苏造rou”与火烧同煮。 冬,大臣们吃了热乎乎的,享了乾隆爷的口福,站班也舒坦多了。 自古以来都是上行下效,甭管什么东西,都是从上面流行出来的。 既然官老爷们都爱吃,老百姓也想这来口儿啊! 但是木有银纸咋整!? 于是有心者用猪头rou和下水代替五花rou和火烧同煮,取名为“卤煮火烧”,迅速火遍京城。 这卤煮火烧是菜饭一体,平民百姓吃饭不那么讲究,打上二两“二锅头”,卤煮里的rou、肠子、炸豆腐等就是极好的下酒菜,最后再把火烧和汤一吃,花钱不多,吃着rou了!解馋解饱全齐! 不只是老百姓,那些戏园子里的名角也都爱这口,有的甚至不吃卤煮就上不了台。 不过有讲究的主儿“两不吃”卤煮火烧。 一是夏不吃,这会儿没冰箱,夏儿热东西容易“馊”; 二是冬不吃,因为冬洗肠子的水带着冰碴儿,透骨的凉,洗肠子的时候怕冻手,往往洗不干净,味道没有祛除干净,变了味儿的卤煮可不好吃。 高斌先喝了口汤暖暖胃,夹起一块肠子,顿时乐了: “嘿?他家用的是大肠。” 金海和铁林也都发现了。 正好老板从旁边经过,听到高斌的话,笑着道: “爷,我们虽然用的是大肠,但很讲究,是从大肠头向上一尺开始,只取四尺左右。” 高斌点点头: “我知道,就是因为这段最贵,我才惊讶。” 这部分肠壁略厚,吃起来有口感,将油大部分洗净,卤得肥而不腻,烂而不糟,浓厚香醇。 再加上煮得透而不粘的火烧,吃起来很过瘾。 老板竖起大拇指: “爷您是懂吃的。” 老板没有继续打扰,捧了一句就会锅前忙活了,这一大锅卤煮咕噜噜冒着热气,谁看了都眼馋。 一碗卤煮下肚,高斌揉了揉微微鼓胀的腹,不禁发了愁: “最近这肚子见长啊。” 铁林暧昧的笑了笑: “等你把柳爷泡上床,肚子要不了两就得下去。” 金海拍了他一巴掌: “少这个,之前你送我监狱的那个红党是个麻烦,你心着点。” 高斌心思一动,出声问: “是个女的吧?” “你怎么知道?”铁林好奇。 “听了,你铁二爷带队大闹火车站。” 铁林没听出高斌话里的揶揄,还沾沾自喜的吹呢: “我铁二爷出手,那还不马到功成?” “别嘚瑟了,心被缺了靶子。”金海提醒道。 “不能够!” 高斌先吃完,掏钱结账,然后先一步告辞离开,昨晚活动的有点大,得回去补补觉。 他走以后,铁林却一改嬉皮的态度,压着嗓子问: “大哥,这个高斌靠谱吗?” 金海斜眼瞥着他: “比你靠谱多了,行了,我先走,那个女红党是个麻烦,听我的,少沾。” ... 回到院子里,看着三九里还赤膊锻炼的徒弟们,高斌还是很欣慰的。 虽然这批人里没有什么好苗子,可胜在人品都不错,不是那种惹是生非的人,倒是给他省了不少心。 等什么时候收两三个内门弟子,这辈子的任务也就算完成了。 “师父!” 看到高斌进来,徒弟们都停下来恭恭敬敬的问好。 “别耽误时间,继续练。”高斌摆摆手,径直进了后院。 王启明迎上来: “少爷,新新大戏院今晚有义演,程先生的牌子,特意送来请帖。” “程先生?” “程艳秋。” “哦哦,我跟他素未谋面,怎么会...” 随即拍了拍脑门,这种请帖估计是广撒网,反正京城有名号的府邸都会送上一份。 既然是义演,那就是让他们这些人去送钱的,筹集到的善款越多越好。 想了下,他: “去帮我约一下柳姐,就今晚请她听戏。” “是,少爷。” 程艳秋啊,四大名旦,高斌可是久闻大名了,前世没机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