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章 除暴安良,替天行道 (第2/2页)
来越多,朝廷也多阿谀奉承之辈。 这些话只能隐藏在内心,程白瓷继续看另外一份卷子。 第一卷是经义,程白瓷先是看了看卷面,没有空白格,卷面整洁,所以人稍微的振奋了一下,再看看字体,遒劲有力。 见字如见人,程白瓷觉得这个卷子有点希望。 习惯性的看了看署名,上面落笔是江秀。 不知道卷子其实是监考先生答题的程白瓷认真阅卷,不久之后,眉头逐渐舒展开来,通篇经义卷子,无一处错误。 “这个江秀经义答的相当不错,不知道诗赋如何?”这样想着的程白瓷拿起江秀的第二卷。 向南的案几上,潞安书院的院长许守良也拿起了苏岩的卷子。 院长的心情和程白瓷一样,没出过一份甲等试卷,书院学生参加考试的不少,但都栽在了诗赋和时事两卷。 看到苏岩的瘦金体,许院长眼睛一亮。 笔迹瘦劲,至瘦而不失其rou,大字尤风姿绰约。笔画相瘦硬,有峥嵘之气。 “好字!”许院长由衷的赞赏一声。 程白瓷看了一眼许院长,又将视线落向了江秀的诗赋,逐字逐句阅读完毕,内心赞许了一声,“很有功底,以莲为喻,突出了一个高风亮节,这个江秀有风骨,很难得。” 礼经博士又将目光看向时事卷,一炷香之后,程白瓷内心稍微叹息了一下,心道:“时事卷对所有考生都是一个难题,江秀回答的中规中矩,没有亮点,但也没有跑题。” 权衡了一下,程白瓷觉得可以打甲等。 拿笔蘸墨,还没有将考评成绩写上去,另外一边的书院院长脱口而出,“好一个‘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程白瓷瞬间就被耳边的这句给带偏了。 都不用猜想,肯定是诗赋这一项答题,一个“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便将莲花的品质、饶人格和胸襟淋漓尽致的渲染了出来,从立意比较,已经超出江秀的文章很多。 “许院长遇到好卷了!”程白瓷笑着问了一句。 许守良开口:“岂止是好卷,经义无一出错,书法骨遒美,逸趣霭然,又具有强烈的个性色彩。” 有礼部官员呵呵一笑,“是书院的学生!” 许院长看了一下署名,缓缓摇头:“不是,是一个名叫苏岩的学生!” 田闺农的腰杆子瞬间绷直了起来。洗耳聆听院长和礼经博士谈话。 “我来看看!”程白瓷笑着走了过去。 许院长也起身,将经义和诗赋两卷递给礼经博士。 程白瓷没看经义卷,潞安书院的院长经义无差错,自然无需看,所以直接翻开诗赋卷。 如屈铁断金的的字体一瞬间就吸引了程白瓷的注意力。 礼经先生轻微地吸口气,这样的风骨字体,绝对是名家水准。 再看看诗赋卷的标题。 《爱莲》。 程白瓷瞬间就有拍案叫绝的冲动。 画龙点睛呀,一个“爱”就突出了“莲”的主题,“”是体裁,可以直接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紧扣主题,文章的立意已经起来了。 屏气凝神,逐字逐句阅读。 “……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通篇阅读,程白瓷有点被震撼到了。 文章简短,但高风亮节,清雅脱俗,琅琅上口,精短押韵。还运用了对比,反衬的手法,几次以菊、牡丹衬托莲之美,没有空洞的教,隽永绵长,越品越有滋味。 再比较一下江秀的文章,程白瓷顿然就觉得江秀的文章就像是白开水一样。 “诗赋卷完全能评甲优,经义也肯定是甲优,就不知道时事如何。”程白瓷脱口而出。同时对苏岩的时事卷充满了期待。 远处田闺农轻微吸了一口气,心道:“这分明就是皇子内心和品格的写照,皇子复国,定然会成为我梁国一代明君,流芳千古。” ………… 二龙山。 大寨中热热闹闹。 秋子衿、姬梧桐等人都在后寨,没有现身,带了一张面皮的苏岩则出现在前寨 赫连铁树、秋泰来、钟宴、李牧等人都在,还有十多名早就对金刚不坏大寨主服服帖帖的头目。 赫连铁树给苏岩拿了一支狼毫,苏岩蘸墨,以楷书龙飞凤舞的在大旗上写了八个大字。 “除暴安良,替行道!” 不久之后,大旗被挂在了二龙山的练武场上,大旗招展,迎风猎猎,八个大字极度的亮眼睛。 二龙山旗帜鲜明的公开叫板梁国朝廷。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