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十六章 严重失真的地 (第1/2页)
这所谓,强干弱枝的国策,对于生活在汴京开封里的人来说,自然是天大的好事。 从出生那一天起,就可以享有天底下,最丰沛的物资供应,最高的薪水。 天底下最好的厨子,天底下最美的清倌人,天底下最多的手艺人和天底下最丰富的消遣娱乐,全都在开封城里。 甚至就连天底下最好的怪石,巨木,都要万里迢迢的,从各地运到汴京去,堆成一座山。 可这天下,从来都不是,只有一个汴京开封。 生活在其他地方的人,又该怎么办呢? 难道生下来,就是被汴京的贵人们,一茬一茬割韭菜的命吗? 默默无闻,日复一日的,将自己所有的产出,全部无私的贡献给汴京? 然后认命听话,乖乖的死去? 不,才不应该是这样! 什么强干弱枝,根本就是赤裸裸的吸血。 以宋朝全国之力,强行供养出来了一个,膨胀到畸形的都城。 用全国的苦难,强行装扮出了一个,赵宋皇室目光所及范围之内的,小小太平盛世罢了! 而这些,也只不过是一场梦幻泡影罢了! 金兵一旦南下,顷刻间就灰飞烟灭! 人人都说,开封城内,一个看门的小官,生活质量就能超过欧洲的一个国王。 可是,开封城之外呢? 诺大的宋朝,除了维持朝廷存在感,所必须的通判,也就是司法系统以外。 全都是各路转运使,在兼职处理当地的各种事物。 大部分地区,就连个正经做事,能够长期任职的知州,知府都没有! 什么长久规划? 根本就没有! 至于修路搭桥? 当地豪绅们,自己看着办就行了。 甚至还因此诞生了一个很好听的说法。 叫做,皇权不下乡! 我呸! 这些人,压根就没想过要去管! 反倒是几座挡着巨木进京的石桥,拆了建,建了又拆! 来来回回,折腾的不亦乐乎! 可以让他们,可以去问一问秦皇汉武。 看看秦朝和汉朝的皇权,到底下不下乡! 就算真的出了什么问题,临时有需要。 也全部都是从汴京开封,临时外派来的低阶文官。 一旦解决完当地的问题,立刻就会被强令,马上返回汴京。 决不允许超期逗留! 这到底是为了提防谁,还不是一目了然吗? 北边的燕云十六州,这么多年了,为什么迟迟收不回来? 难道仅仅只是一个军事问题吗? 跟人文,政治,经济,就一点关系都没有? 归根究底,还不是因为,生活在那里的老百姓,不管是汉,还是胡,都对于宋朝,根本就没有任何的归属感和亲近感? 无论是跟着辽,金,还是蒙古,都一样过日子。 可一旦回归南朝之后,过的真的会比现在强吗? 会不会,立刻就成为了,宋朝都城的新鲜血库? 究竟在哪边,日子才过的稍微好一点。 看似逆来顺受,愚昧无知的老百姓心里,可都有一杆金秤杆。 会用自己的脚底板,做出最朴实的抉择。 毕竟,对于那些,坐在汴京城里,凭着一张阵图,就可以遥控指挥所有的军事行动。 笑看别人拼命,自己却可以享受所有战争红利的贵人们来说。 除了自己能够看得到,摸得着的汴京城之外。 其他的,大概,也许,都只是一堆虚无缥缈数字罢了。 又或者,仅仅是一堆,用来供养自己的血包。 又或者,是一段可以用来拱卫汴京的高高山脉? 那些高高在上的贵人们,大概从来都没有想过,要好好的发展一下各地的经济和民生。 因为,他们是真的看不见! 岳飞,岳武穆,够牛了吧! 从靖康之耻,到岳爷爷提兵北伐,又刚刚过去了多少年? 可为什么岳爷爷,刚开始的时候,还信誓旦旦的,要直捣黄龙府。 结果,还没到开封城下,就再也打不动了? 鬼才知道,当岳爷爷亲眼看到,当地的汉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