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卷 中平元年 37 会师(下) (第1/2页)
正在商议,有一个小吏匆匆忙忙闯入院中,跪伏堂下,高声说道:“启禀明府,城外来了一支军马。” 文太守大惊失色。 堂上诸人多半惊乱失措。 郡丞费畅颤声说道:“是、是波才那贼子又回来了么?” 郡功曹钟繇再次展现出了他的胆气,拽着衣袖奋然起身,独立於堂上,转对堂门,问那小吏:“来者是谁可查探清楚?打的是什么旗号,又是从何方而来?人马几何?现离城多远?” 那小吏答道:“这支军马从北方而来,没打旗号,离得远,现尚在颍水北岸,距城约有十七八里,不知是谁,从城头上远望过去,只见乌压压一片,估计应有两三千人。” 从北方而来?现尚在颍水北岸?约有两三千人? 钟繇楞了一下,下意识地去看荀贞。 这几天城头激战,荀贞表现卓异,临敌沉稳,与士卒同甘共苦,在士气不高的情况下,数次赴险出城与黄巾血战,最终获得大胜,不但被文太守倚为长城,并且也得到了钟繇、杜佑、郭俊等大部分郡朝吏员的信赖。因而,在听到“古怪之事”时,钟繇会想到征询他的意见。 没错,就是“古怪”。 颍川郡共有十七县,有的在阳翟西北,如阳城,有的在阳翟东北,如长社,有的在阳翟南边,如颍阳,唯独没有在阳翟北边的。 阳翟北边是颍水,过了颍水四十里即为颍川郡之边界,再往北便是河南(今洛阳、郑州、开封一部)了。 这支军马只有两三千人,显然不会是黄巾军,又是从北边而来,难道是从河南来的? 郡丞费畅喜道:“莫非是朝廷的援军到了?” 钟繇蹙眉说道:“若是朝廷援军,又岂会只有两三千人马?” “那、那,那会不会是河南尹闻我郡遭了贼患,故此特地遣兵来援?” 费畅此言一出,堂上众人尽皆愕然,不为别的,只为他的无知。 钟繇张了张嘴,似乎是想要开口斥责,但在看了看费畅六百石的官袍印绶后,终究按下了火气。他大概觉得如果在众人面前斥责堂堂郡丞的话,会有损朝廷威严,勉强解释说道:“汉家律法:‘无诏令,两千石不得离境,禁出边界’。我郡中遭贼患,河南定有闻之,然若无天子诏令,河南尹怕亦不敢擅越边界,遣军入我郡内,行征伐之事。” “若是有天子诏令呢?” 钟繇忍无可忍,斥道:“怎么可能会有天子诏令!” 河南乃是京畿之地,河南尹的治所就在京师洛阳。除非天子、除非朝廷昏了头,才会令河南尹出兵援救颍川。 “那,那,那这支兵马会是从哪儿来的?” 钟繇也拿不准,沉吟不语。 荀贞心道:“这支军马若是从西边来,倒或许是文谦他们,但如今却是从北边来?” 他亦觉蹊跷,猜不出这支兵马的来历,但不管这支军马是从哪里来的,目前最重要的应是判明敌我,而不是在堂上空议,因站起身来,敛袖说道:“这支兵马只有两三千人,料来应非波才贼兵。明府且请安坐堂上,下吏这就去探探他们的来路。” “好,好,快去,快去!” 荀贞离开坐席,恭谨地倒退出堂,在门槛处,复态度恭敬地向端坐主位、正对堂门的文太守揖了一揖,然后退到廊上,穿好鞋,转过身,振了振衣袖,昂首按刀,大步出府。 许仲、江禽、刘邓、高素、程偃、小任诸人一直候在府门外,见他出来,忙牵着马行至近前,一行人翻身上马,迎风踏尘,往北城门驰去。 荀贞深知他“兵曹椽”的职位得来不易,也知文太守对他印象不好,因此为了谨慎起见,为了不给文太守一种“得志就跋扈”的感觉,也为了不给小人们进谗言的把柄,他这些天不论是来太守府议事也好,在城头巡查也好,身边最多带一两个人随从,这次之所以把许仲他们都带来了,本是想给他们请功的,希望能借此机会把他们安插到郡军里边。 只可惜,一直没空提起。 不过这也不要紧,早晚会有机会提的。 …… 来到北城,下马登城。 城外不远就是颍水,波光粼粼。这几天的守城之战,主战场在东城墙外,除了最后一天外,北城外几乎没有发生什么战事,河里、地上都比较干净,不像城东尸横遍野。 因为北城外是河,这里的守军不多,只有两个屯,三百多人。 两个屯长跟在荀贞左右,遥指对岸,说道:“荀椽,来军就在那里。” 刚才那小吏去太守府报讯的时候,说来军距城十七八里,这么一会儿功夫,来的这支军马又往前行进了不少,离城大概还有十四五里,在城墙上已可隐约看到他们领头的将领了。 “遣人去东、西、南诸面城墙,令诸军守将立刻把城外的军民召回,闭城备战。” “诺。” 说话间,来的这支军马停下了前进的脚步,停了片刻后,领头的那个将领单人独骑向河边驰来。不多时,已至河岸。 荀贞、许仲、江禽等人对视一眼,皆露出喜色。程偃叫道:“是乐文谦!” “咦?荀椽,你认识此人么?”问话的是一个屯长。 “此人姓乐,名进,字文谦,乃本郡铁官之主簿是也。……,速速打开城门,迎他入城。” 来的这人可不正是乐进! 千等万盼,总算把乐进等来了!前几天,他牵挂乐进安危,也曾试图遣人出城打探,只是没有能得到任何消息。不意今日乐进会突然出现! 他欢喜之极,掉头下城,亲自出城相迎。 走在出城的路上,欢喜过后,几个疑问浮现他的心头:“阳城在阳翟的西北边,乐进却怎么从北边来了?本郡铁官徒、奴能用者总共也不过一两千人,於城头观他所带之军马,确如那小吏所言,约有两三千人,这多出来的一千多人,又是从哪里来的?” …… 颍水上靠近城门的地方本来有桥,在被围城之前,荀贞把桥给凿断了。 乐进下马,去掉衣甲,跳入河中,从水中游了过来。 荀贞、许仲、江禽诸人在河岸迎接。 二月天气,河水仍寒。 待得乐进地上岸,荀贞不急着问话,先拔出拍髀短刀,割开外衣,撕下了一大块衣布,亲手把他身上的水擦拭干净,随之又解下外衣,披到他的身上,随后方才握住他的手,亲热地说道:“文谦,盼星星盼月亮,总算把你盼你来了啊!” 荀贞和乐进有段日子没见了。 乐进身材短小,本就不胖,此时看去,越发地黑瘦了,发髻乱糟糟的,看起来风尘仆仆。 荀贞用力拍了拍他的肩膀,笑道:“我适才在太守府里闻人有报,说河北岸来了一彪兵马,吓了我一跳,还以为是波才的贼兵复来了!万没想到,竟是你啊!……,你怎么跑去北边了?怎么没从阳城方向来?” 乐进挣开荀贞的手,退了半步,撩起衣襟,拜倒在地,说道:“君被贼兵围困多日,进心如火焚,奈何三次与贼作战,都不能破围,入不了阳翟城,有负君之重托厚望,罪该万死!” “噢?此话怎讲?”荀贞把他搀起,笑道,“不要着急,你慢慢说。” 乐进定了定神,缓缓道来。 …… 原来:几天前,也就是荀贞雪夜攻庄、捕杀波才、波连的次日,铁官里的太平道信徒出现了异动,铁官丞范绳密约三处铁官里的道徒小帅去他的住处议事。 亏得小夏及时获悉,从安插在他们中间的眼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