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最风流_第四卷 中平元年 71 兵有形同而势异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卷 中平元年 71 兵有形同而势异者 (第1/4页)

    荀贞回到营中后,召集诸将,转达皇甫嵩的命令,说道:“昆阳将下,皇甫将军忧舞阳贼兵南逃,因令吾等今夜离营,前去舞阳若他们果然弃城逃遁,便就急击之”

    诸将闻言,相顾惊愕

    江禽说道:“舞阳有贼兵近两万,吾部不到三千人,他们如果真要南逃,只凭吾等如何能挡得住?”

    荀贞部下共有三千来人,除去留在襄城、郏两县的和这几天伤亡的,能用之卒不到两千,的确阻挡不了近两万的舞阳敌人

    “去舞阳的不止吾等,还有骑都尉曹cao所率之部”

    “骑都尉曹cao?”

    “曹都尉乃名臣之后,刚刚率军来到,其所部有三千二百步骑,皇甫将军令他与吾等同去舞阳”

    “这也不够啊三千二百步骑加上吾等两千能战之卒,也才只有五千来人,贼兵近两万,怎么拦得住?”

    “皇甫将军自有妙计”

    “何计也?”

    当下,荀贞把皇甫嵩的计策与诸将讲来

    皇甫嵩的计策说来也很简单,简而言之分为三步

    第一步:荀贞、曹cao带部潜去舞阳城外;第二步,令在澧水岸边的魏校尉故作防御松懈,诱波才再一次派兵渡河来援昆阳,然后设伏将他派出的这股援兵歼灭之;第三步,歼灭掉波才的这股援兵后,魏校尉即也立刻带兵渡河,与荀贞、曹cao会合,三路人马合兵近万人,足能看住波才了

    荀贞说道:“将军今晚就会派出信使,令魏校尉诱敌渡河波才此前连续两次遣兵渡河,虽然都被击退,但至今没有南逃,仍留在舞阳观望昆阳战局,说明他还没有死心,还想接着再救昆阳,只要魏校尉在河边作出松懈之状,他定就会第三次遣兵渡河以他前两次派兵的人数推测,他这第三次很可能还会派个四五千人强渡,如此一来,他留在舞阳的就只有不到一万五千人了,我军、曹都尉军、魏校尉军,三军合兵万人,虽不足以攻城,但看住波才却是不难”

    刘邓问道:“可是,魏校尉部只有四五千人,就算引得波才第三次遣兵渡河了,怕也难以歼灭之?”

    “到时,朱将军会带军前去支援”

    陈褒沉吟问道:“虽说波才前两次都是只派了四五千人来援昆阳,可万一他这第三次是全军出动?如何是好?”

    波才部近两万人,万一他真的全军强渡澧水,还真是个麻烦事儿

    荀贞却不以为意,笑道:“那岂不是好了?围城打援最是省事儿他要自投死路,咱们也没办法”

    “荀君此话怎讲?”

    “依皇甫将军的军令,魏校尉诱敌是在咱们与曹都尉率部渡过澧水之后若波才与上两次一样,只派四五千人渡河,那么自有魏校尉与朱将军收拾他们若他全军渡河,那么你我与曹都尉却也不是看戏的,可急行至其军后,由后击之前有朱将军设伏,中有魏校尉横击,后有你我掩杀,别说近两万人,三万人也要全军覆灭”

    诸将大笑

    皇甫嵩的这个计策如果能得到顺利地执行,确实是个良计

    设想一下,荀贞、曹cao、魏校尉合兵之后有上万人,有他们在城外屯驻,波才定然不敢出城

    皇甫嵩、朱俊就可从容攻陷昆阳,继而挥师南下,再击舞阳

    在这个计策中,曹cao带来的这三千二百步骑是起了关键作用的

    如果没有他这三千二百步骑,那么首先,在魏校尉、朱俊设伏歼灭波才渡河兵马之时,只凭荀贞这两千来人是断难看住舞阳城中波才余部的,其次,荀贞、魏校尉合兵也只有六七千人,而波才所剩之余部很可能还会有一万四五千人,敌人的兵力是我军的两倍,这也很难吓住波才,使他不敢突围南逃加上曹cao这三千二百步骑,形势就大不一样了在战场上,有时候多几千人、少几千人,乃至多几百人、少几百人都会截然不同

    传达过皇甫嵩的军令,荀贞令诸将各去本部,集合士卒准备出发

    他则留在帐中等皇甫嵩派人来接防他负责佯攻的这面城墙外除了他本部人马外,只有朱俊部的两千步卒,他这一率本部离开,就必须得有其它的兵马过来接防,以免被何曼看出便宜,趁机从此处突围

    皇甫嵩的动作很快,荀贞只在帐中等了半个时辰,就有两个别部司马率部来到别部司马是比千石吏,顾名思义,所谓“别部”,就是“别领一部”,有权独自指挥一部人马与敌作战荀贞与他俩交接完毕,特别请他俩帮忙照顾一下留下来的伤员,随后出帐领军离营

    许仲、江禽等早已集合好了本部士卒,列队在营中的空旷地

    荀贞出来,见他们中有人打了火把,令道:“熄了火把”为将者首要谨慎,这会儿虽然还在昆阳城下,离舞阳很远,但说不定军营外远处会有波才派出来的探骑出了营地,摸黑前行不远,看到前边路上乌压压地停驻了一支军马,也都没打火把,却正是曹cao所率之部

    两下会师合兵,人衔枚、马衔铃,向东南方向行去依照皇甫嵩的军令,他们要在舞阳东三十里处悄悄渡河从这里到渡河处差不多三四十里,至迟得在明天凌晨到达为了保密,白天不能行军,也就是说,他们共有一个半夜晚的行军时间,一个半夜走三四十里,行军的任务很重

    好在荀贞此前对全军做过夜行军的集训,部众对夜行军有一定的了解,加上各级军官的指挥命令,行起路来还算有条不紊

    荀贞是本郡人,他早先为北部督邮时,来过这一带,熟悉道路,所以他的部队在前先行,曹cao率部跟在其后

    跟在后边正好能观察到荀贞部的行军秩序,曹cao看了多时,对左右说道:“我在襄城时,闻李公言:颍川之所以至今能得以保全,悉赖荀贞之功今观其部行军,此子果是个知兵之人”扭头看了看本部的行军,很不满意

    曹cao这是头次带兵,带的兵马又多是从别郡抽调的郡兵,缺乏训练,当然不如荀贞所部

    他交代了部将几句,带了几个亲兵催马前驰,赶上在走在前头的荀贞

    荀贞没有走在队伍的最前边,而是骑马走在路侧,走走停停,时不时与路过的士卒说上两句,给他们打打气,提醒他们不要掉队,听得后边马蹄的的,转过头去,见是曹cao到来,忙欲下马行礼曹cao人没到,笑语声已到,他骑在马上,连连摇手,示意荀贞不要下马,抽了坐骑两鞭,来到荀贞马边,笑道:“你我现在军中,正在行军,荀君不必多礼”

    “都尉怎么来了?”

    “我在后头见君部行军井然有序,自古以来,夜行最难,而君部能做到这个地步,君真知兵者也君家乃孙卿之后,世以儒学传家,却没想到君亦深谙孙吴之道”孙吴即孙子和吴起,这两人都是兵法大家,常被人并称

    他这一赞是荀贞没想到的,很是惊诧

    曹cao是谁?汉末三国的雄主,深通兵家之术,用兵出神入化,并且还写过一本兵书,给《孙子》做过注现在居然称赞荀贞?

    荀贞惊诧过后,随即了然,心说:“曹cao虽是闻名后世的兵法大家,但现在他只是‘初出茅庐’,此前从未领过兵在这一点上,他现在还真是不如我”不管怎么着,荀贞也带着部众打了好几仗了,有硬仗,有计取,以他现在的领兵作战经验来说,确是比曹cao强点

    这也是皇甫嵩为何选他和曹cao同去舞阳的缘故皇甫嵩、朱俊帐下那么多将校,射声营、步兵营两个校尉都是比两千石的高级将领,要说此次去舞阳任务很重,事关万余黄巾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