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卷 中平元年 71 兵有形同而势异者 (第3/4页)
军败后,凭他立下的功劳,他会被朝廷擢为何职? 郡丞、县丞、县尉这些职位他不想要,他想要的有两个职位:一个是大县的县令,一个是入京为郎 两者相比,他尤其想要后者 做一个大县的县令固能执掌一县之地,数万民口,但较之入京为郎官就差得太远了 入京为郎就好比后世的翰林,一为郎官身价便大不同,特别是“黄门侍郎”和“议郎” 黄门侍郎秩六百石,议郎秩比六百石,论品秩似乎还不如一个大县的县令,但黄门侍郎和议郎可以出补为高级官吏郎官之中,最尊者是黄门侍郎,能任此职者不是皇亲国戚就是将相子弟,或者是“士人有族望者”其次便是议郎,议郎也很尊贵,常以名士、故高级官吏充任之,一旦出补为吏,当个郡国守相寻常事耳曹cao此前就在洛阳当议郎,出来便是比两千石的骑都尉这是一个升官的捷径 除了升官捷径,入京入郎还有个好处,可以在京中结交高官、士子,弥补荀贞在这方面的不足天下无事,可以积累人脉,一旦天下有事,只要走通关系,马上即能出为郡国守相,或如曹cao被拜为军职,领军出征两全其美 以荀贞眼下的背景来看,战后论功,当一个县令还好说,要想入京为郎就有点难了,虽说前汉时即有以军功拜为郎的故事,但郎官,特别是黄门侍郎、议郎这样紧俏抢手的显职,要是朝中无人帮忙,怕是不好到手 荀贞心道:“若是能得曹cao之助?” 曹cao的祖父曹腾不说,只说他的父亲曹嵩,历官司隶校尉、大司农、大鸿胪,都是实权高官,且有曹腾留下的那些善缘,在朝中很有势力,如果能够得到曹cao的帮助,任一个黄门侍郎或者议郎还不是轻而易举? 想到此处,再看曹cao时,荀贞的眼神就不一样了 初见曹cao时,他对曹cao多的好奇,觉得这个人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前世之所知,陌生是因为眼前之曹cao似与前世之所知有很大不同入如今再看曹cao,就不是陌生,也不是熟悉,而是一个可以借助的台阶了既有了此意,他当即调整心态,不动声色地渐与曹cao曲意结交起来 两人一路谈谈说说,彼此有意,皆想与对方结交,越说越是入港,不知不觉,夜色将尽,东方将亮 曹cao笑道:“贞之,天快亮了皇甫将军的军令,令你我不得白昼行军,就在前边找个地方扎营歇息罢如何?” 经过这么小半夜的行军夜聊,曹cao已开始用“字”来称呼荀贞了 荀贞笑道:“悉从都尉” 又前行两里,路边有个乡里,乡民多已逃走,只留下了些老弱妇孺,便在此乡扎营歇息 休息了一天,傍晚时候,荀贞传令整军,准备接着行军,却不见曹cao出来,颇是奇怪,乃带了程偃等几个亲兵去曹cao歇息之处 曹cao住在本乡一个地主的院子里荀贞进到院中,曹cao的侍卫请他稍等,说道:“都尉正在屋中读书” “读书?” “是啊荀君有所不知,我家都尉最好读书,平时不管多忙,每天必要百~万\小!说,今领兵出征亦手不释卷荀君请稍候,小人前去通报” 这个侍卫入屋中通报 很快,曹cao披衣出来,手中拿了卷书,笑道:“哎呀,只顾百~万\小!说,忘了时辰,不觉天色已暮我说这书上的字怎么越来越看不清了?哈哈” “都尉在看何书?如此入神?” 曹cao扬了扬手中书卷,笑道:“《孙子》古人云:‘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我今临阵展卷,读诵《孙子》,虽然晚了点,总胜过不读,是故古人又云:‘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 荀贞笑道:“都尉何其谦也天已暮了,吾等这就出发?” “好你等我片刻,待我穿上足衣”曹cao手往下指,把脚从步履中伸出来,却是光着脚,没穿袜子 荀贞见过不少官吏、士子了,出门迎客而只穿鞋却没穿袜子的,曹cao是头一个他莞尔一笑,说道:“好” 等曹cao穿戴整齐,传令部将把部众集合起来后,夜色已至 两人率部出乡,继续前行一夜疾行,快天亮时,如期赶到了渡河的地点渡过河后,又前行数里,选了个隐蔽的地方就地驻扎依照皇甫嵩的将令,魏校尉应已着手诱波才再度派兵渡河去援昆阳了昆阳就快守不住了,如果所料不差,波才若是上当的话,他应该很快会出兵渡河了 两人严令部卒不得外出,不得生火,不得喧哗,隐伏在驻营之地,遣出斥候去澧水岸边打探,静候魏校尉的消息 等到傍晚,斥候急匆匆地赶了回来,同时来的还有皇甫嵩的军令 曹cao、荀贞听完斥候的禀报和军令,面面相觑 确实如他们之前的推测,波才的确上当了,於今天午时第三次遣兵五千人渡河救援昆阳截止到此,与皇甫嵩的计划是一致的,但接下来却偏离了原定之计划魏校尉诈败变成了真败要不是朱俊力挽狂澜,恐怕魏校尉就要全军覆灭了,即便如此,他部下亦伤亡近千,余众大多溃散,短期内是无法赶来与曹cao、荀贞合兵了
皇甫嵩在军令中说道:“波才渡河之兵被朱将军全歼,波才受此惊吓,很可能会马上弃城南逃绝不能放他逃走你两人可立即带本部人马先行赶去舞阳波才若弃城逃遁,即击之我已令魏校尉尽快收拢残兵,赶去与你二人会合” 曹cao、荀贞部下诸将闻听军令后,大多愁眉不展,有的说道:“咱们总共才五千人,波才尚有近万五千人,咱们如何能拖住他?他要真的出城,以咱们这点兵力恐怕拦不住啊” 荀贞心道:“人算不如天算皇甫将军此计可以说是把可能会出现的各种情况都考虑进去了,却万没料到魏校尉会诈败变成真败” 上次荀贞渡汝水去诱波才、何曼时,荀攸、戏志才曾和他讨论过该派谁去做“诈败之将”,诈败确实不易,但魏校尉乃是比两千石的高级将领,本部越骑营又是禁卫军,是本朝的王牌野战部队,从常理而言,对付黄巾军这种“乌合之众”应是很轻松的,即使诈败料也不难,却没料到,他竟变成了真败这让荀贞不禁怀疑起魏校尉的指挥能力与越骑营的战斗力 他的怀疑是正确的如今的北军五校早已不是当年战功赫赫的北军五校了早年的北军五校士都是选募来的勇士,而今的北军五校早已腐朽不堪,朝廷甚至多次买卖北军五校士的名额,有钱就能进去为营士这样的部队哪里会有太强的战斗力?其实在上次救孙坚时,荀贞就应该看出端倪,当时他在岸边看到了一些渡河不成、浑身泥泞的越骑营骑士,孙坚、荀贞可以成功渡河,越骑营却渡河失败,这要是精锐岂会如此?只是北军五校的名头太大,荀贞当时以为是河底泥泞不利驰马的缘故,没有多想 魏校尉战败,短期内无法与荀贞、曹cao合兵,尽管荀贞、曹cao部下只有不到五千人,以这不到五千人去拖住波才的一万五千人难度极大,但军令如山倒,皇甫嵩既然下了这个军令,那么就没有讨价还价的余地 曹cao皱着眉头,问荀贞:“贞之,你意下如何?” 荀贞心里也没底,但军令不能不服从,他可不想背上一个“怯战”之名,说道:“皇甫将军既已下军令,吾等自当遵从” 曹cao点了点头,说道:“我亦此意”站起身,环顾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