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读书郎_第七十九章 天将降大任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九章 天将降大任 (第2/3页)

会被写进府志里。

    一想到这个,本还有些抱怨面子工程的众人,都忍不住开始交头接耳。有讨论着‘秋浦’的来历,有夸着‘知府大人仁厚’。

    李卞的位置,在这批官员的前列。他身前就是知州张尚贤,瞧着对方脸上的得意样,又听到身后的人不停夸着林如海。他心中也是暗暗气结,觉得眼前的情况糟心的很。

    林如海没有在意下属们的反应,他冲着四周叫好的百姓微微点头。又带着官吏们穿过牌坊的门洞,朝着里面的街道走去。

    牌坊后的大街旁,尚有一处盖着红布的石碑,等着他上去揭下。等林如海将其掀开,紧紧跟随的众人,又念出石碑上的字。

    “匹练坊。”

    “好啊。”有博闻广记者,已经知道这两个名字的出处。但要把此事道个原委,还需要留给身份合适者。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这个出风头的机会,还是被李学政抢了过去。

    “李太白有首诗,名叫‘秋浦歌’,其中有句‘水如一匹练,此地既平天’。想来就是出自此处。”李卞摸着胡须,不住为自己的本家点头,“用此诗倒是应景,只是我倒更喜欢那句‘遥传一掬泪,为我达扬州’。诸位呢?”

    说完,他看看四周,想看看众人的反应。结果,自然不出所料。谁也不愿意在公众场合为其摇旗呐喊。

    李卞见此,心中亦是暗自焦虑。若一直如此下去,岂不是有负相爷所托,扬州这些官吏真是油盐不进啊。

    林如海不知下属之间发生的事,他只是继续迈步,沿着笔直的街道朝里走去。此处的建筑比之城内其他民宅,风格又有不同。

    扬州人大体都喜欢精致小巧的风格。可匹练坊为了赶工期,在风格上反倒追求北方的大开大合,真叫人别具一格。

    除了标志性的白墙黑瓦,其宅屋建设,都跟扬州一贯的风气不同。林如海看在眼里,暗自点头。他不要求多好看,只要实用就行。

    等知府大人带着整齐的队列走近,街上两侧林立的女绣工,在几个老师傅的带领下,一起朝着林如海俯身行礼,“民妇谢青天大老爷。”

    这一出,倒没有任何人安排。陈恒跟报铺,只做了宣传的工作,道明了府衙建设织坊街的用意。

    只是这里的民妇,大多都是城外的流民。她们大概也没想到,去年不顾千辛万苦赶来扬州,竟然还能被本地的府衙如此对待。想到家乡那些不作为的县官老爷,再看看扬州知府,她们的感恩之情不以言表。

    人心都是rou长的,诗经有云: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此句最能说明人在情感上的朴素心理。

    饶是林如海见过太多世面,见此,也被她们的行为所震颤。他原先只想着给扬州再谋一条财路出来,以助陛下成事。可看着眼前一张张诚挚期盼的脸,他心中又怎么可能不动容?

    所谓的天将降大任与斯人也,说的就是此时的心情吧。

    林如海在原地呆愣片刻,才拱手还礼道:“诸位无需如此,为民请命,为民做主,为民安生。本就是本府读书时的志向。”

    面色稍稍有些激动的林知府,转头看向身后的官吏,点了一位猛将出来,“辛指挥使。”

    “在!”

    辛耿今日也在受邀的行列,戴甲卧刀的猛将一步出列,抱拳行了个半礼。

    “派些兵马,在此街日夜巡视,护她们安宁。”林如海指了指四周的妇孺。

    从视野里看去,居住此地的妇孺实在有些多。林如海也是担心她们日后会受到sao扰,才在差役的基础上,又加派了官兵。

    “是!”

    辛耿领过命,又退回到队列中。他受陛下所托,来扬州就是为了助韦、林二人成事。此时听到林如海吩咐,更是不会拒绝。

    安排好此事的林如海,又带着官吏走过一遍街道。碰到已经开门的店面,还会走入其中询问一二。

    三家报铺派来的直宾,从头跟到尾。他们都是各自店里的得力干将,这才被东家派来,就是为了把今日的场景记在心中,回去写一篇锦绣文章,为扬州之事壮一壮声势。

    匹练坊开业,是扬州一等一的大事。不仅林如海重视,早有耳闻的扬州人,也在好奇这条街坊的前景。

    春日将近,马上就是种桑养蚕的时候。大家都在等待着,想看看府衙是办成一件大好事,还是闹了个大洋相。但无论哪种,对于他们都能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有何不可呢?

    将要生活在此的绣工师傅和女工们,最是希望织坊街能成的人。能来此处找活干的女人,大多家境困难。家中的男人要么不争气,要么早早亡故。想到一家人的日后生计,都维系在此街上,她们心中不免忐忑又期待。

    等到林如海巡视完街道各处,带着府衙的人回去。这些女人才兴奋的回到自己的屋内,开始畅想着未来。

    深居简出的女人们,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谋生手段。纵然是要抛头露面,纵然眼下收入微薄,可到底有个念想。总好过卖身青楼或是高门大户,做些服侍人的事情。

    人只要有了前路,心中的火大抵是要烧一烧的。

    更何况,此次事情还有知府大人亲至,想来也不会出现什么拖欠工钱的事情。知府大人离去前不还说了吗,以后但凡有什么委屈事,都可去府衙击鼓鸣冤。

    有这样一个替她们做主的知府,想必以后的日子也能安心些。

    …………

    …………

    李卞回到家后,很是气闷。他提起笔,有心给京师写封信,将扬州的棘手程度告之。

    这韦应宏跟林如海,将扬州府衙经营的,实在是水泼不进、油滴不尽。

    要早知道是这个情况,当初就不该听田安的怂恿,只身来此受难。

    他愤愤想过,又觉得马上就跟京师要帮手,不免让人小瞧。

    只能含恨停笔,在府内喝着闷茶。好在城内,也不是没有人关心他。

    才到了下午,城里就有盐商送来拜帖,想请他去家中一叙。

    李卞放下请帖,大笑一声,“我就说,扬州城里岂会人人心向林如海。”

    他才来了七八日,就有人迫不及待邀请自己,岂不正说明民心可用?

    李卞回屋换过衣裳,稍作收拾,就领着做下人装扮的师爷,往外头走去。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