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163章:超凡显圣杀俗人!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第3/6页)
/br> 李白踏上了青石台阶,夜晚的风拂面而来,随着台阶越高,衣袍也被吹的呼呼作响,竟然有种乘风而去的感觉。 随着李白走近,看到的也更加清楚,并不是他的幻觉,又或者类似海市蜃楼般的场景,心里不禁浮现出淡淡疑惑。 “荒郊野岭的地方,怎会有所道观出现在这里,实在是太奇怪了。” 这沿路都是山川,可以说是人烟稀少,就连他们居住的这个驿馆,也是荒废许久,很难想象在这样的地方居然会有这样规模的道观。 而且白日的时候,他明明记得这四周并无任何建筑物。 深夜之中这道观凭空冒出,充满了无尽的神异。 李白并不觉得有些诡异,反而带着几分好奇还有探究,借着那还未消散的酒劲,缓缓敲响了道观的大门。 “叩叩叩——” 大门发出沉闷的响声,苍穹上洒落的银辉也被惊动,落在地上晃荡出水一般的倒影。 “请进。” 伴随着低沉的男音,好似从高山之际流淌而驰,带着说不出的威严,令李白心中一怔。 古朴的大门缓缓敞开,李白进入其中,打量着四周,这才发现周围的环境更加典雅精致。 环顾其中摆设,并不像现在的风格,倒是有点复古的意味,让人眼前一亮。 眼角余光一瞥,幽绿色的影子映入眼帘,看着不远处盘旋的大蛇,李白眼里划过淡淡的惊讶。 只见这条青蛇通体如绿,好似上好翡翠,没有任何杂质,清晰的能够倒映出人影来。 周围并无旁人,只有一条青蛇,难不成刚才听到的声音是这条青蛇发出来的? 脑海里刚过闪过这个念头。 青蛇缓缓睁开了眼睛,对上了李白探究的视线。 那是道无法用任何言语来形容的目光,恍若高高在上的神祇,在岁月里面的一次回首,从此在尘世间掀起了无数涟漪。 李白有片刻失神,第一次觉得自己用尽所学,也形容不出此道目光的非凡。 “你是何人?” 如之前的岁月片段一样,面对口吐人言道青蛇,李白面色没有任何恐惧,反而自报家门,“在下姓李,字太白,号青莲居士。” 叶秦眼中掀起几分讶色,没想到这次竟然会遇见李白,那么这次的斑驳岁月片段,应该是带他来到了唐朝时期。 说起李白的名字,可谓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在大唐多若满天繁星的诗人中,李白是唯一被人们誉为既有侠肝义胆,又有仙风、道骨的浪漫主义诗人。 若是他排第二,无人能够成为第一。 李白的一生极为复杂,他一方面接受儒家“兼善天下”的思想,要求济苍生、安社稷,另一方面,他又接受了道家遗世独立的思想,追求绝对自由,蔑视世间一切。 还深受游侠思想影响,敢于蔑视封建秩序,敢于打破传统。 儒家思想和道家、游侠本不相容,但李白却把这三者结合起来。 “原来是你啊,有趣,有幸。” 听到叶秦的话语,李白略微有些惊讶,“阁下难道听说过我的名字?”随后露出一抹嘲弄的笑容,“贼子之名怕是好不到哪里去吧。” 历史上曾有过记载,李白因为永王夺权受牵连而被流放,看着他满脸失意神色,想来就是现在这个时候。 “所谓有罪不过是政途的诡谲变化,那些政客攻讦你的手段,并不能掩盖你身上的才华,世人又岂会因为官场上的三言两语从而否定你整个人?” 叶秦的话如同山中清泉,带着一股冷冽清凉,不断洗涤着李白因为官场而蒙尘的心。 后世对李白的评价很高,他是个伟大的诗人,兴之所至,一气呵成,千古文章,诗对于他来说,不是学问琢磨,只是他宣泄情绪的工具罢了。 天赋卓绝气势恢宏而言之有物,想象奇丽而生动具体,谪仙人之称当之无愧。 他的诗词歌赋可以说是大唐里面璀璨的明珠,后半生的漂泊,用他的双脚和诗笔丰富了世间的山水。 泼墨挥毫当中,洞庭烟波、赤壁风云、蜀道猿啼、浩荡江河,全都一下子飞扬起来。诗人灵动飞扬,豪气纵横,像天上的云气;他神游八极,自由驰骋。 大唐少了李白,便少了一分气吞八方的豪气,长安的瑰丽繁华,也失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不羁。 叶秦有所感慨道:“也许官场并不适合你。” 如果是其他人说这样的话,李白一定会反驳,但偏偏说这话的人是叶秦,他不由得陷入了沉思中。 这段被流放的时光,是李白最为黑暗的日子,可正因如此,成就了他跌宕起伏的一生,成为了群星璀璨的大唐里面,最耀眼的那一颗星。 李白所追求的功名不是仕途经济,而是一种被平等对待的国士身份,一种士为知己者死的纯粹关系,一份大才得显的不朽功业。 可是李白所处的时代,注定他要追求的“功名”是求不到的,他这一生壮志未酬,空有满腔报复热血,却是无用武之地。 回想起曾经致仕的意气风发,如今人世间已过半载,看透了官场的黑暗还有腐败,那颗热血心肠已经渐渐冷却,早已不复当初的心态。 “也许你说的是对的。” 李白幽幽叹了口气,“罢了,如今已经远离那糟心官场,还说这些干什么。”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若是用你一生的快乐,换取仕途上的称心如意,那你愿意吗?” 李白毫不犹豫开口回答道: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