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二十章 张献忠率先称帝,李自成厚积薄发(起追订月票) (第4/4页)
着。 他同张献忠分开后,便一路杀向了信阳州。 此时河南各州府的兵马大多抽调去了山东,信阳只有不到两千守军,面对李自成的三万义军,自然是无可奈何。 义军仅仅一天时间就攻克了信阳城。 既然张献忠那边已经有张角献了《分田策》,种光道自然也不甘落后。 虽然都是李献忠想出来的主意,不过为了避免引起怀疑,种光道把名字改了下叫做《钧田策》,其核心内容还是一样的。 就是发田契,开空头支票,给义军发原始股,等李自成当上了皇帝就兑现。 很快信阳的士绅也开始倒霉了,李自成这里也搞起了分田。 义军的《钧田策》很快就传遍了河南大地。 河南原本就被义军扫荡过,闯王的名号还是很好使的。 很快李自成就控制了大半个汝宁府。 当李自成率军从信阳北上汝宁府城之时,突然路边有一会书生打扮的人。 只听他高声唱到:“朝求升,暮求合,近来贫汉难存活。早早开门拜闯王,管教大小都欢悦。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吃他娘,着她娘,吃着不够有闯王。不当差,不纳粮,大家快活过一场。” 众人听闻后皆啧啧称奇。 尤其是那句“杀牛羊,备酒浆,开了城门迎闯王,闯王来了不纳粮”,非常适合作为义军的口号。 毕竟老百姓没啥文化,“钧田免粮”之类的不如这种大白话朗朗上口。 很快李自成就把那书喊了过来。 那书生说道:“小生李岩河南开封府杞县人,天启丁卯年举人。” “家父李精白是山东巡抚加兵部尚书,不过由于结交魏忠贤,已于崇祯元年被削职为民了!’ “小生本次前来,是来投奔闯王的!” 李自成目前手下的大将有刘宗敏、李过、高杰等人,不过还没有啥文人投靠,只有一些秀才作为文书。 军师种光道虽然足智多谋,却是地地道道的陕北农民。 当然人家祖上是大宋的将门种家,精通兵法也还说的过去。 闯王李自成说道:“李岩兄弟既然是士绅子弟,又是举人想必家中资产颇丰?” 李岩说道:“我李家是杞县当地属数得上的豪门,在义军的政策下,乃是必杀之列!” “李某也不隐瞒,我之所以投靠闯王乃是因为《钧田策》,不知道这是出自哪位高人的手笔?” 种光道心里苦笑一声,这自然是出自辽国公这位高人之手,不过目前他也只有无耻的冒领了。 于是李自成将种光道介绍给了李岩。 李岩施了一礼说道:“小生虽然出自官宦之家,但我也自幼习武,君子六艺皆通,常以家财接济乡里,结交江湖上的朋友。我本人其实是主张钧田的,我愿意说服家父以家产资助闯王成就一番大业。” 李岩性格豪爽,很对李自成等人的脾气。 在李岩的建议下,义军改变了此前对士绅一律皆杀的政策,若是愿意投效义军并捐出大量家产的士绅,他们也可以接纳。 李自成的义军在《钧田策》的刺激下,也如同滚雪球一般的壮大起来。 仅仅3个月的时间已经占领了汝宁、南阳、汝州这二府一州,并攻入了河南府。 由于朝廷的横征暴敛,百姓早就过不下去了,于是纷纷跟着闯王造反。 李自成手下的义军也发展到了三十万人的规模。 此时传来了张献忠在襄阳称帝的消息。 而且张献忠有意让李自成同他一起称帝。 于是李自成询问众人的意见。 刘宗敏、李过这些武将自然是主张李自成称帝,他张献忠都称帝了,李自成自然也应当称帝。 不过李岩同种光道却提出了反对。 种光道反对是因为目前义军虽然人数众多但是没有根基之地。 张献忠好歹还有一个襄阳可以作为自己的根基,但目前义军的汝宁同南阳都不合适。 至少也要攻下了洛阳或者西安,再考虑称帝。 李岩反对则是更实际,他问道:“朝廷是先征讨大西帝张献忠还是闯王李自成?” “如果闯王也称帝,那么我们的地盘在张献忠的北面,朝廷自然是集中兵力先剿灭我们,然后才能南下消灭张献忠。闯王虽然称帝了,其实是被张献忠当成了挡箭牌。” 于是李自成决定先不称帝,继续使用闯王的名号。 而且集中兵力北上,占领河南府,攻取洛阳、西安! 感谢各位书友月票、推荐票、追订支持! 感谢书友“20170930214313029”、“爱的暖通技术员”、“150814012415712”、“普鲁士容克1”、的月票支持以及书友“日龙不带包”的打赏支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