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四十五章 军费解决了(求追订月票) (第3/3页)
iv id='gc2' class='gcontent2'> 调查的结果让沈正宗等人倒吸了一口凉气,这些出手粮食的居然是山西的晋商,自己费了半天力气将粮价烘托上来,这帮人居然来抢现成的吃。 吃也就算了,他们还砸场子,居然将价格往下带! 虽说北方多年的战乱,很难存出粮食,不过这些晋商也是大商人,有些存粮也说不定。 沈正宗他们压力不小,卖不出粮食可不行。 最后他们也决定降价,把价格下调到5两银子一石。 不过他们发现收效甚微,即便是降到了同样的价格,他们的粮食也没卖出去多少。 席启明说道:“我们每石粮食中,最少混进了1斗沙子,同样的价格自然是卖不过人家的。” 他们这里还在犹豫对方就降价了。 将粮食从5两已调整到了4两。 这下沈正宗等人慌了,对方降价就说明他们手中的粮食不少,不然他们没有理由降价出货。 最终沈正宗决定采用先降后收的方式。 他们先降价格打下来一些,如果对方继续跟进他们可以考虑用一个较低的价格收走对方的粮食。 若是对方不跟了,毕竟如今的价格他们也还是有的赚的。 自己现在手头有万600石粮食,可以先出一部分套现。 于是他们将粮食价格跌到了3两5钱。 不过没想到晋商很快就调整到了3两。 然后双方一路下跌,直到晋商将价格调整到了2两。 2两这已经逼近了他们的采购成本线。 沈正宗没有了下降的空间。 于是他们决定出手采购,这些晋商远道而来,他就不信他们能弄来多少粮食! 出人意料的是,他们的150万两出手之后,只换回来75万石粮食! 完了,他们彻底输了! 席启明说道:“老沈,我们降价出售吧。银子赔了不要紧,起码得把那150万两银子给还上,不然我们手中的产业可就全部赔进去了,将再无翻身之日!” 沈正宗说道:“我要亲自去见保国公,他们手中还有银子,如果我们输了,他们也休想分到银子!” 当沈正宗从苏州赶到南京的时候,却发现保国公朱国弼,灵璧侯汤国祚等人已经被洪承畴拿下了,理由是涉嫌焚毁南京的粮仓! 更让他感到绝望的是,南京的码头上帆船络绎不绝。 到处都是搬运粮食的伙计。 南京城上到处流传着,辽东郡王李献忠从南洋运回了大笔的粮食。 而南京城的粮价更是一路暴跌,从二两直接跌到了6钱银子。 由于上百万石粮食突然投放到了市场上,如今根本就不缺粮食。 即便是沈正宗等人用5钱银子出售,一时间也难以出掉手中的650万石粮食。 而各路债主听闻他们炒粮惨败,纷纷前来催债。 此时沈正宗惊奇的发现他们的债主并不是徽商,而是辽东银行。 徽商已经将他们的借贷转给了辽东银行。 他们提出用粮食来偿还欠辽东银行的150万两,以及15万两利息。 辽东银行可不傻,沈正宗抵押给他们的宅子,作坊,田亩价值750万两。 他们没理由放着750万两不拿! 在官府的配合下,辽东银行很快便从沈正宗等人的手里拿走了相关的产业。 而此时他们甚至连派人去维护谷仓银子也拿不出来了。 这些稻谷很快就要发霉了。 毕竟是600万石粮食,洪承畴不能看着他发霉。 这个时候也该官府出手了。 很快沈正宗等人便被抓捕归案了! 这些商人高喊道:“我们炒粮没有违法!” 差官则回道:“谁说抓你们是因为炒粮食了,有人举报伱们故意扒开堤坝决堤,淹没了无数农田!” 最后官府查抄了这些人剩余的家产以及粮食,用来补偿遭受大水淹没的农田。 水淹是天灾,千百年来官府最多也就是免除一些赋税,发一点救济粮。 他们还是第一次听说有赔偿的。 官府的行为得到了百姓的拥戴! 案子审理的出奇的快。 弘光二年六月二十日,参与南京粮仓纵火的保国公朱国弼,灵璧侯汤国祚被直接抄家,并于南京西市斩首。 其他参与此事的勋贵以及官员六十余人,纷纷被处于消爵、流放。 同时在苏州城,蓄意防水毁田的,并cao控粮价的罪魁祸首,苏州知府席丁允元,以及沈正宗、席启明等百余名大小商人全部被就地正法,其家产被没收,家人被流放! 武昌的李献忠得知洪承畴等人在本次商战中缴获粮食600余万石,得银上千万两后,下令免除了苏州府今年的田赋,并转运200万石粮食到北方! 有了这些钱粮,明年的军费可就不愁了! 江南的事情已了,他再无后顾之忧! 这些钱粮到位后,他可以同时对张献忠同李自成开战了! 感谢各位书友月票、推荐票、追订支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