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五十八章 千年老省回归(求追订月票) (第3/3页)
c2' class='gcontent2'> 由于双方都使用了大量鸟铳,使得伤亡剧增,一连打了三个月不分胜负。 郑主郑梉为了彻底击溃对面的阮氏军队,连忙从北部调集大量人马南下,致使安南北部的兵力空虚。 孙传廷看准机会率领2万华夏军攻入安南。 华夏军打着“拥立黎氏”的旗号,一路上的安南军几乎是望风而降。 很快他们便攻克了安南北部的重镇谅山。 谅山不仅是越北的交通枢纽,更是首都龙昇府的屏障门户。 谅山市周围被扣马山、巴外山等山岭及一系列高地所环抱,地形十分险峻。 如果要在越北用兵,谅山正是锁钥之地。 守住它,可将来敌挡在越北山地;拿下它,便一马平川,直取龙昇府。 自古以来,中原王朝南取交趾,此处是必经之地,然后便可传檄而定。 此时留守的郑军使出了自己的杀手锏,战象部队。 在冷兵器时代,战象的确是十分有威慑力的。 但如今已经进入了火器时代,战象就显得十分鸡肋了。 一阵炮火输出后,安南的战象受惊四初乱窜,反倒是踩死了不少安南士兵。 华夏军趁势杀出一举击溃了郑氏主力。 此战之后郑氏留在越北的人马几乎损失殆尽。 孙传庭顺势攻入了安南的首都龙昇府。 在前线的郑梉听闻华夏军占领了龙昇府后大惊,赶紧同阮氏求和,答应将广平省全部让给阮氏。 东琉球公司早就将华夏军攻入安南北部的消息告知了阮氏家主。 阮主假意同意郑梉的议和,在郑军撤退后趁势发动进攻。 郑军大败,连郑梉本人也死在了乱军之中。 正当阮主意气奋发,准备率领大军北上一举拿下龙昇府的时候,却得知自己的老巢嘉定府已经被华夏军给端了。 李献忠亲自率领2万禁军在金兰湾登陆,攻占了嘉定府。 而后华夏军又利用强大的火力一举击溃了南下的阮氏主力。 至7月2日安南全境都被华夏军掌控了。 安南皇帝黎维祺万万没有想到华夏的皇帝李献忠居然会亲征安南。 此时的他即便是再傻也知道“请神容易送神难”的道理。 黎维祺自请去除帝号,以安南国王自居。 并在龙昇府向李献忠行了跪拜之礼。 李献忠也明白此时这个傀儡王还是有用的。 他正式下诏册封黎维祺安南国王。 不过他甩手交给了黎维祺一堆账单。 上面记录着本次华夏军本次助他复位的一切开销。 居然高达白银500万两。 安南可没有菲律宾那么多的金矿,若是五十万两兴许还能凑凑。 五百万两怕是一年的收入还不够还利息的。 还不出钱没关系,那么就拿安南的税收,港口做抵押了。 很快黎维祺就签署了一大堆的不平等条约。 华夏不但取得了安南的驻军权,还控制了安南的海关,税收等一大堆的权利。 还暂时接管了红河以北的大片土地。 而且不久后华夏便在这些地区大量的移民。 仅仅三个月后,就有来自福建,两广以及其他地方的50万百姓在这些地方定居。 根据条约规定,只要安南没有还清华夏的欠款,华夏居民便在这些地区有永久居住权。 而且这些地区实行治外法权,哪怕是华夏居民杀了安南人,安南也没有权利审问这些华夏人,只能交由华夏来审判。 通常也就是罚一点银子了事。 这样一来整个安南便对黎朝相当不满。 各地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要求推翻黎朝。 不过黎朝的军队在华夏军的帮助下很快就将安南各地的起义给镇压了下去。 但安南的人口却在极度的减少,乾熙元年初安南有将近700万人,到年末时只剩下了400多万了。 有黎朝伪军的帮助,安南只需要驻军三万即可,即便是亏些银子也不会太多。 李献忠相信再折腾两年后,安南基本就失去了抵抗华夏统治的能力。 那个时候才是安南这个曾经的“千年老省”真正回归华夏的时刻! 感谢各位书友月票、推荐票、追订支持!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