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 一百七十三章 李自成走了狗屎运(求追订月票) (第2/3页)
出去的几个蒙古人的汗国。 不过目前他们的主要精力正在同土耳其争夺黑海克里米亚汗国,所以西伯利亚同中亚方向只有少量的哥萨克雇佣军。 既然他们能用哥萨克雇佣军来sao扰自己,自己为何就不能让准噶尔人去sao扰伏尔加河流域? 至于漠北蒙古三部,他们彻底倒向华夏不过是时间问题,几年的时间李献忠还是等的了得。 随着准噶尔人举族西迁,华夏也顺利的将自己的势力扩展到了巴尔喀什湖流域。 自从孝武皇帝派张骞打通西域以来,西域同中原王朝的联系就开始了。 公元前60年,大汉更是设立了西域都护府,将这里正式纳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 之后的中原王朝虽然有强有弱,但是除了大宋之外,基本上还是保持的了对西域的影响力。 元朝西域地区的绝大部分属于察合台汗国,尽管几大汗国一直不认可元朝的正统地位。 忽必烈并没有得到“忽里台大会”的认可,其实是属于自立上位的。 但大元也没有征伐西域,导致这里实际上脱离了中原王朝的直接管辖。 明初大明的国力比较强盛时,尚能控制嘉峪关以西以哈密卫为核心的“关西七卫”,保持着一些对西域的影响力。 不过成化八年哈密卫第一次被吐鲁番汗国占领后,大明对于西域的影响就越来越弱了。 嘉靖八年,大明在同吐鲁番汗国激战了半个多世纪后,决定最终放弃哈密卫。 直到乾熙5年,华夏彻底荡平了天山南北两路,才使得西域整体回到了中原王朝的统治下。 其实无论是伊犁河谷还是阿尔泰山都有着大量的金矿资源。 阿尔泰山本身就是金山的意思。 只可惜开采黄金也是有成本的,这里开采输送成本实在太高了,加上西域缺少劳动力,自然不如倭国同马尼拉的金矿有价值。 不过好歹也是一个重要的财富来源。 一些看重西域地区发展的商人还是愿意来投资的。 毕竟现在这里投资的人少,长远来看收益还是十分可观的。 李献忠也有意开发伊犁河谷丰富的资源,利用这里的草场同金、铜、煤、铁等资源成为华夏统治西域的核心。 于是他下旨在伊犁河畔兴建一座规模宏大的伊犁新城。 并将伊犁作为整个西域地区的统治核心。 除了伊犁新城外,李献忠又下令扩建碎叶、喀什、莎车三城,并在这里囤驻重兵。 很快伊犁、碎叶、喀什、莎车便成为了华夏的“西域四镇”。 李献忠任命熊廷弼为西域总督,不过他却将吐鲁番地区划给了甘肃。 华夏在西域地区驻军7万,如果算上叶尔羌等地可以调动的部落军队,总兵力超过了12万。 此外他们还在准噶尔人的军营中发现了被关押的李岩夫妇。 李岩此时早就对李自成心灰意冷了,看到了如此强大的华夏帝国,他自然也是愿意为华夏效力的。 西域地广人稀,光靠宋献策一人肯定不成,如今有李岩一同扶持熊廷弼,李献忠也就更为放心了。 毕竟李岩本身属于能文能武,还是有统兵练兵能力的。 不像宋献策就会出出歪主意。 当然了此时河西走廊前往伊犁的补给运输依旧十分困难,华夏也不得不停下自己扩张的脚步。 转而发展西域地区的经济以及道路建设。 朝廷将会出资在天山的南北两路修建2条完整的驿站系统。 至于各驿站间的道路就只能慢慢建设了。 毕竟如今的华夏并没有实现工业化。 尽管辽东大学已经开始上了蒸汽机的研发项目,并且李献忠认为华夏已经初步具备了研发出蒸汽机的各项条件。 但要实际制造出来恐怕还有1-2年的时间。 在铁路、电报这些东西被发明出来之前,古老的驿站系统还是维持华夏的西域统治的一个重要基石。 另外他准备向伊犁河谷移民十万人,确保伊犁河谷可以彻底掌控在华夏的手里。 叶尔羌汗国的西部便是葱岭,也就是帕米尔高原,波斯语意为平顶屋。 其实这里并不平坦,是世界上最高的高原地区。 此刻大顺皇帝李自成的身边只剩下不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