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新福王_0200 匕见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200 匕见 (第2/2页)

去帮助占住了多少也有一点功劳。

    如此安排贵族子弟欲在朝廷发展仍也可以来大陆,凭自己能力文武都可以。实际上对军功勋爵子弟这才比较好,不似之前如笼中鸟、栏中猪似的,一代代看似尊崇不过为米虫蛀虫罢了。

    在京城老牌军功勋爵如此,皇家戚亲贵族留京城也没什么好处。有些仗着女儿为皇后肆无忌惮有什么用,不过一代而已,还不如在海外占一块地。

    即使今后爵位没有了只不过多交点税,常洵也不允许大陆再留任何贵族,所以今后任何贵族都会不允许在大陆占一亩地,因此常洵劝郑国泰带头去海外发展,表兄郑养性可以留下来进士官培训班今后从军,如从政也可以。

    所以勋贵们去了海外子弟反而可以自由发展,而不是顶个爵位。当然这时郑国泰只是挂名左都督还没有爵位,但常洵许诺不久会授他一个的,并让他去任第一届总督。

    这让郑国泰喜出望外,不料新官上任三把火,外甥上任一日三把火,但这火还于他有这样大的实利好处。

    何况知道常洵的‘底‘实际上并不会严惩那些贵族,只会给他们另一种生态。这生态看起来不及在京城那么荣耀光鲜,可是却与前朝一样也有了自己真正的‘封地‘。

    当然想有所作为必须从基层干起了,可是年轻人还是有追求的多,在京城当纨绔子弟也是之前他们无可奈何的生活,除此之外也没什么其它可选呀!

    既然那些人并不会被严格清算,郑国泰就不必为他们再求情了。还因为常洵吩咐并不敢对他们提前透风,所以这时他们被常洵的话说愣了,根本不知道这新办法于他们的意义利害得失。

    常洵知道他们这些人几代都无所事事,已经肠肥脑满不似文官精于计算,也不多为难他们让他们回家考虑三天再回答即可。

    而那些人懵然回家郑国泰与他们请的师爷自会向他们分析利害得失,分析下来封赏地移往海外短期会有不小损失的,可也远比削爵甚至是抄家好。

    这时他们的错处被常洵抓住了,文臣可是不可能为他们求情。一方面文臣最想将他们打压到更低位置没落井下石算放了他们一马。放他们一马也是文臣自己也有大麻烦在,文臣们的麻烦他们也帮不上忙,无法互相帮助。

    而且移往海外也不一定全都是坏处,好处为去了后封赏地大了,也没多少文臣盯着,与古代封爵更接近了。

    至于那里没有京城繁华,但会设一个总督城的。只要大家聚在那里也可以形成一个远比府城更大的城市,如此绝大部分商品与服务业都会有的。

    年轻人可以回来发展也是好处多,毕竟他们自己那时也对无所事事的日子并不满意的。再说他们的子弟也并非从士卒开始,读了士官毕业一个连排长。当了兵也成熟快些,好过只知在街上晃荡或驾鹰走狗胡行。

    还可以考文官了也有一些子弟肯定高兴,他们不知道文贵武贱将终结了,只知道此时武官在文官面前十分憋屈,武官高了二三品还给文官下跪呢!

    这样一分析那些军功勋爵立即同意常洵的安排,不过不可能马上会走,第一步会退赔这些年占役与贪腐、吃空饷等的钱、财、物,其次清理封赏地要还出来的,其它土地强卖强买的要退赔原主,其它土地也要处理。

    要处理的包括店铺、自建住房。还有清理仆役,凡是用了强制威胁手段的人要给予赔偿,放其自由离开。如此处理才能换取常洵免予追究,前账一笔勾销的决定。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