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养夫 三 (第2/2页)
“死而不亡者“呢就拿“死而不亡者“来说,什么样的人才够格呢老子说的“死而不亡者“是指那些能为历史留下高尚道德、杰出功勋或旷世思想学说等,从而能长久活在后人心中的人,亦即名垂青史的人。要做一个这样的人谈何容易!只能终生弹精竭虑,奋斗不止永远不“知足“,方有可能实现。所以,老子这单说的“知足“绝不是满足现状、不求进取的意思。 第四十四章:“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此文的前一句是“甚爱必大费,厚藏必多亡。“什么样的人“甚爱“即爱则如命呢什么样的人才能“厚藏“即囤积则物呢只能是帝王将相、贪官污吏、奴隶主、新兴地主等。这些人敲骨吸髓、横征暴敛,到头来必然逼得人民挺而走险。他们的下场不仅将受“辱“,甚至会人头落地。所以,老子在此劝诫他们:“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第四十六章:“罪莫大于甚欲,咎莫潜于欲得,祸莫大于不知足。故知足之为足,常足矣,“这里出现了两个“知足“。本章共分两段,其上段为“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两段连起来看,其下段当是对侵伐战争原因的揭示,主要是因为“无道“的侯土等统治者“甚欲,和“不知足“。所以,这单说的“故知足之为足,常足矣“,是用以劝诫侯王等统治者的。 从以上两章来看,老子要他们“知足“的是统治者和剥削者,而不是广大劳动人民。相反,老子对当时遭受残酷剥削和压迫、饥寒交迫的人民大众寄予极大的同情,并反映了他们的呼声、愿望和要求。在第二章,他要求统治者对劳动人民要“实其腹“、“强其骨“;在第七十一章,他要求统治者对人民“无种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在第八十章,他把“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作为治国的理想目标。
给李知乐取这个名字的意思,就是让他知道感恩,知道惜福,知道分寸,知道满意,不要太过于贪心。李知乐很感激养父,更加感激养父给自己取了这么一个名字。李知乐时常提醒自己,不要过分追求一些有的没有的。只要决定了前进方向,一些旁支细节问题,就不用太过分关注了。对朋友、对亲人、对大家,都要学会宽容,不要过分斤斤计较。 李知乐从姓到名字都是养父取的,李知乐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姓什么。据说疍民都没有自己的姓氏,就算有也是一些比较少见的姓氏。李知乐的父亲不姓李,姓李是因为买下李知乐的养父家姓李。自从李知乐被养父买下来当他们家童养夫开始,李知乐就是他们李家的人了。不但从此要和这家人一起生活,而且李知乐不准私下和自己的父母见面。后来李知乐的父母的船不见了,李知乐想和他们见面都没有可能了。 李知乐的养父对李知乐不错,不但花钱请人给李知乐取名字,而且把李知乐真的当作自己家里孩子对待。李知乐到养父家的时候,李知乐已经六岁了,养父家里有两个女孩子,一个三岁,一个一岁。已经有点懂事的李知乐知道,这两个女孩子之中一个,将来是自己的妻子,这就是一个童养夫的责任。照顾好妻子和大姨子或者是小姨子,是李知乐这个童养夫现在最大的责任和义务。 李知乐一边适应陆地生活,一边开始和这家人磨合。还好养父对李知乐不错,养母对李知乐也十分关心。两个女孩子更是粘着李知乐这个哥哥,大一点的女孩子跟在李知乐屁股后面,小一点的女孩子整天要李知乐这个哥哥抱着自己。李知乐来了之后,李知乐的养母总算可以不用管两个女儿了。她可以轻轻松松做家务,或者是做饭做菜了。以前带着孩子做事情真的不轻松,不是这个孩子哭就是那个孩子闹,弄得李知乐养母两头顾不上。现在好了,李知乐管住了孩子们,养母就可以做家里的事情了。为了表达对李知乐这个小帮手的感激,养母会给李知乐吃饭的时候,夹一块鱼干。这是李知乐在自己家永远不能够分享到的好处。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