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色芬芳_童养夫三十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童养夫三十九 (第2/2页)

镜。

    众僧们疑惑不解,这小子是怎么打扫的,他有什么魔法还是有什么过人之处呢问他如何打扫的如此干净时,他竟然漫不经心地指着那些禅堂的神胎说:“扫地的时候,叫他们都先出去,不久扫干净了吗”

    众僧们不信,第二天一早就躲在暗处偷看,只见朱元璋站在禅房门口,把手中的笤帚一挥,说声:“我要扫地啦,你们都请先出去。”只见各位神圣像接到命令,一扭一扭地离开原地,鱼贯而出,站列在门外等候,待朱元璋打扫完毕,又一声:“都回去吧,各归本位!”只见那些神胎一个个晃晃悠悠,摇摇摆摆而入为了打扫禅堂而赶神出殿,对各位寺里的神圣吆三喝四,这是何等的罪过呀!可这也无法理解,这到底是古寺的福还是佛门的祸呢

    众僧谁也说不清,道不明,只好去逼老僧元觉大师“就范”,朱元璋一定是个上天奇人,咱这庙小,盛不下这尊大菩萨,为了避免佛祖降罪于本寺,还是干脆赶他出寺吧!元觉大师听了刚开始不信,后来也亲眼目睹了朱元璋“赶神出殿“的情景,感到心惊rou跳,生怕他给古寺带来灾难。无奈,只得告诉他的佛缘已尽,劝他离开洞林寺,自谋生路去吧。从此以后,朱元璋结束了寺院里的生活,第一次迈步走出山门,回归尘世间,过上了和别的孩子一样的民间生活。

    后来朱元璋当上了皇帝,并没有因为被赶了出来记恨这里的人。朱元璋总说寺院的人照顾过自己,师傅们对自己有养育之恩,所以朱元璋要报答大家。朱元璋不但亲笔题字,而且修建了寺院,留下了不少足迹和文物。

    后人专门考证过这件事情,说这个传说不是真的。朱元璋曾经待过的寺院不是这里,而是一个叫“皇觉寺”的地方。如今皇觉寺虽然没有了,但是寺院里面依然留有一块残存的石碑,上面清清楚楚写着朱元璋幼年的经历。这么说起来的话,这里的寺院不可能是朱元璋曾经当和尚的地方,所以这个传说不能当真。不过朱元璋的的确确真的曾经来过这里,在整个寺院里面留下了足迹和笔迹。

    空相寺(KongxiangTemple),原名定林寺,又称熊耳山寺,位于河南省陕县西李村乡的熊耳山下,距三门峡市53公里。是全国文物保护单位。熊耳山海拔885米,北依黄河,南接伏牛山,东临洛阳,西连西安,洛三高速公路从山下通过,交通便捷,风景宜人,既是驰名中外的佛教圣地,也是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历史上熊耳山林木茂密,山花烂漫,流水潺潺,鸟语如歌。

    空相寺位于三门峡市区东50多公里处的陕县西李村乡。据《陕县志》记载,空相寺是与白马寺同一时期建造的佛门圣地,是中国最早的寺院之一,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公元536年,禅宗初祖达摩圆寂后葬在这里。千百年来,空相寺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佛教禅宗信徒追忆达摩禅师、宏扬禅宗精神的最佳场所之一。寺院鼎盛时期规模宏大,香火极盛,曾与嵩山少林寺、洛阳白马寺、开封相国寺一同被誉为中原“四大名寺”。

    山上的“八大奇景”和“四大绝胜”名甲天下。八大奇景为:龙嘴喷雾、土桥卧虹、井底明月、达摩铜佛、高楼洪钟、铁薪烧粥、椿抱翠柏、汉代松林;四大绝胜为:藏兵洞、濯心泉、八仙庙、公孙瓒藏甲处。

    显圣寺原名“报恩寺”,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南郊黄岗寺村。显圣寺始建于唐,因其临近驿道,香火旺盛,至清朝乾隆年间已经发展成为规模宏伟之十方丛林,在中原佛教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在清乾隆年间名,皇帝南巡至少林寺进香路过此寺,因经历了“伽蓝显圣”救驾之圣迹而将此地赐为“显圣寺”,并敕令重建关帝殿。

    关公显圣救御驾,二十武僧护清帝。乾隆二年,皇上至少林寺进香,路过报恩寺。随行士绅劝称少林寺在深山,恐有刺客。乾隆一听,犹豫不决,暂住于报恩寺内。是夜,梦中遇强人行刺,乾隆把剑还击,此时窗外有人高呼:“皇上少安毋惊,云长奉佛祖之命前来护驾。”乾隆喜极梦醒,命手下查寻,果有强人。僧徒称宝殿内佛祖身边的关公铜像不见了,找来找去,铜像却在乾隆所住房间窗前站着。乾隆龙心大悦:“我有关公显圣护驾,还有什么可怕的”去了登封,下旨免粮税,赈灾民。从此,乾隆特意将报恩寺赐名为显圣寺,成为少林寺的下院。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